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同事之间 太湖美食(中国画) “包月制”惹祸? 人生适意即为之 乌篷乐 我有紫苏,谁送一筐刁子鱼来 看不懂的风景 逐光而行
第13版:夜光杯 2024-07-29

逐光而行

恽甫铭

读了最新出版的《杰出人物的青少年时代文库——恽代英》,恽代英烈士的光辉形象越发清晰起来,36岁的一生留下了300多万字的珍贵文稿,从一个普通爱国青年成长为具有坚定信仰的共产主义者,他高尚的品德修养和完美人格便升华为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他说:“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我生有幸,有机会向代英伯一家三代人学习,见证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真谛。代英伯的妻子沈葆英我见过一次,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清明节,我供职于南京空军地空导弹某部,负责接待到访的伯母及其儿子、孙女,陪老人家参观关押代英伯的国民党伪中央监狱旧址和烈士就义地,听她讲述最后一次“探监”的经过。座谈交流中,伯母“希望在代英殉难处竖立一个简单的纪念性标志”,我们立即向上级报告了她的建议,后来经中央批准建造了恽代英烈士纪念碑。伯母亲笔为我画的《青松图》题词,以纪念代英伯就义51周年。

后来,我被奉调到上海的空军政治学院工作,与希仲大哥一家便有了密切的联系。他是代英伯唯一的儿子。在新四军、八路军掩护下,14岁的他与子强叔叔等从苏北徒步8个月到达延安,与母亲团聚,参加革命。到苏联学习,成为我国首批航天科技专家。他是上海人大代表,却没有一点架子,夫人刘树芬说“老恽从来不向组织伸手,哪怕一块砖一片瓦”。他教育家人“不能躺在爷爷的功劳簿上,要靠自己的努力”。他不遗余力地宣传恽代英精神,我曾陪他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雨花台中学“恽代英中队”、江东门小学以及驻宁空军部队宣讲烈士精神,参加电视连续剧《恽代英》关机和开播仪式,配合央视拍摄新闻纪录片《永远的恽代英》,用各种形式鼓励过着幸福生活的人们不忘先烈,当好革命接班人。2001年,希仲大哥不幸中风,健康状况不容许其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于是他的一些重要活动的讲话稿便由我帮助起草。在隆重的恽代英纪念墓落成仪式上,在新民晚报举办的《我的父辈》征文活动中,我根据他的口述整理了讲话稿和文章。《周恩来伯伯夸他“又能写又会说”》发表后,引发了热烈的反响。

嫡孙女恽梅、恽清继承家风,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热情宣传恽代英的精神。我曾陪同她们到上海大学捐赠《恽代英全集》(九卷)及资料、仿真油画《恽代英在五卅》(恽圻苍创作),与青年学子交流。一起到泸州西南医科大学与师生座谈,并在职业技术学院沉浸式党课上,宣传恽代英的家国情怀。

至今,我家里珍藏着希仲大哥赠予的《恽代英日记》影印件第四分册(原件收藏在中央档案馆)。紫红色的绒布封面、泛着时代印记的照片,字迹清晰地记录了代英伯“五四”前后的所思所想。这是革命的传家宝,鞭策我们矢志不渝地坚守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