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姑娘乌列热摘得桂冠
《大江东去》的雄浑奔放、《幽兰操》的淳朴古风、《阳关三叠》的黯黯离情、《红豆词》的淡淡乡愁……以中国传统诗词入歌、凭意境取胜的中国艺术歌曲正在全球觅得越来越多的知音。日前,第四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评委阵容中除了中国作曲家陆在易、赵季平等,还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的国际评委。
决赛现场,选手演绎的歌曲题材广泛,从作曲家青主根据苏轼词创作的《大江东去》,到刘雪庵的《红豆词》、赵季平的《幽兰操》、陆在易的《桥》,优秀作品被一一唱响,中国古典诗词和现代作曲技法完美融合,让人赞叹。
创办于2018年的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它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艺术歌曲专项国际声乐比赛。今年,赛事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共907人报名,相比往届在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参与度都有稳步提升,这也是“国际标识度”的体现。
经过近3个小时激烈角逐,蒙古族姑娘乌列热摘得桂冠。旅欧多年的选手李庚刚入而立之年,他演唱了《大江东去》和《桥》两首传递思乡之情的歌曲。他说:“这对于常年漂泊在外的我来说,很有共鸣。”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的夏德奇,师从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此次,他选了两首歌曲——施光南作曲的《我的祖国妈妈》、叶小纲作曲的《登高》。他说:“中国艺术歌曲短小精悍特别难唱。相较歌剧里的咏叹调,唱中国艺术歌曲追求的是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澎湃。”
赛事评委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表示,通过比赛不但能挖掘更多潜力新星,也能让更多中国优秀艺术歌曲被听见,从而吸引全球顶尖的音乐创作者加入,助推新人新作不断涌现,形成良性循环。此前参与“古典诗词与书画——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2024年国际巡演的钢琴家哈特穆特·霍尔,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听廖昌永独唱音乐会的感受:“我听不懂中文,但能从他的歌声中感受那份在梦境中的伤心和孤独,如此强烈的情感一下子就击中了我。”在他看来,尽管大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所有歌曲都与人类的灵魂相通。去年,廖昌永与霍尔合编的《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由德国大熊出版社出版发行,如今作为艺术歌曲教材进入全球多所艺术学校。据悉,这也是中国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首次以中、德、英三种语言的形式,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出版。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