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至12月5日,音乐导赏、摄影艺术展、文化交流演出、手工体验、公益电影等约25项沪喀文化交流周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静安区文化馆、宝山区文化馆及闵行区群艺馆开展,为市民奉献精彩的沪喀两地特色文化盛宴,让上海市民加深了对喀什的了解。
11月30日,“音乐导赏喀什篇”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启,随着《阿拉木汗》《掀起了你的盖头来》等经典新疆音乐的响起,大屏幕上播放的沪喀文化交流互动的照片和视频,把观众们拉回了沪喀十来年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个个难忘瞬间。馆长吴鹏宏回忆,2011年市群艺馆参与组织的“上海喀什文化周”——“我们喀什好地方”歌舞巡演活动,成功完成了8个区8场演出,让上海市民领略了喀什原汁原味的独特文化魅力,此后数年,以“来自上海的祝福”为主题的交流巡演活动成为沪喀文化交流的新亮点。当天下午,“沪喀同心·沪喀同行”文化交流演出在闵行区群艺馆举行。由泽普文工团和上海闵行鼓鼓文化艺术团合奏的打击乐《有朋自远方来》拉开演出的帷幕。这首乐曲是鼓鼓文化艺术团驻扎在泽普倾囊相授的乐曲。五年后的今天,两支乐团再次“合体”重温当年的这首来自上海、带着上海人民心意的器乐作品,心中感慨万千。
泽普文工团11月22日就来上海参加七宝古镇美食羊肉节了。四天的时间里,他们为上海市民带来了家乡的歌舞,还手把手教游客们跳新疆舞蹈,一天五场演出,还有巡街,每天回到酒店都累瘫了,但是他们的节目观众非常欢迎,有的观众还强烈要求他们把演出时间延长到一周,一年来两次。他们的歌舞和他们带来的泽普特产一样备受上海市民和游客的欢迎,他们从新疆带来的特产,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
叶城县歌舞团则前往宝山进行演出交流,他们走入滨江、进商圈、入社区、进学校。除了富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歌舞之外,还有上海文化工作者创作或是与当地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带有新疆地域特色的作品,如戏剧小品《昆仑山上的“驴背医生”》展现援疆医生姜万富40多年扎根高山牧场,服务各族群众的不平凡事迹;讲述上海知青两代人援疆事迹、曾获得第十四届群星奖音乐类评选“群星大奖”的男声独唱《塔里木的胡杨》……
“从叶尔羌到黄浦江——‘跨越疆海,共赴热爱’2024沪喀文化交流周浦东新区专场音乐会”明天将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举行。一曲器乐合奏《金梭银梭致青春》将上海轻音乐团与喀什的情谊诉说。它将上海轻音乐团创始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的成名作《金梭和银梭》同新疆名曲《青春舞曲》创造性地交织在一起。
除了歌舞演出之外,“沪喀同心 沪喀同行”2024年浦东-莎车两地摄影艺术展、喀什风情摄影展和“丝路之约 金凤泽普”摄影艺术展也于日前分别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静安区文化馆和闵行区群艺馆开幕,将喀什美丽的自然风貌、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和上海“文化润疆”的成果一一呈现。本报记者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