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都市蜂鸣渐隐处 “甜蜜事业”谁传承 致敬航天奠基人 传承科学家精神 今起推“世博与我” 毫米之间守护 自由用电无忧 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AI汽车更安全更善解人意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厘清责任边界,为学校“松绑” 构建命运共同体是大道正途 今日上新!中国航天第6张“全家福”
第1版:一版要闻 2025-04-25

厘清责任边界,为学校“松绑”

纪玉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起涉校园管理的民事纠纷典型案例,指出不能仅因事故发生在校园即认定学校一定具有责任,而是应当综合判断,避免产生“学生在学校受伤,学校必然担责”的错误认识。这对厘清责任边界,为学校“松绑”有着正向示范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法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数据曾引起关注:校园侵权案中学校担责案件占比较2023年下降5.3个百分点。保障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学校承担着重要责任,但并非“无限责任”。学校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应承担侵权责任。这一司法导向有助于纠正认知偏见,使法律责任的分配更加公平。

如果学校的责任被不合理地扩大,不仅会使学校“压力山大”,对学生健康成长也无益。一定程度上,一些学校“圈养”学生,限制课间活动范围,减少体育课等户外活动时间,正是出于避免事故的考虑。这种极端的“风险厌恶”,既束缚了学校的手脚,也压缩了学生的正常活动空间。

为学校“松绑”,不等于学校能在安全管理上懈怠。最高法发布的一个案例中,一名学生殴打同学、打伤进行劝阻的其他同学,学校未及时发现并制止,被判决承担侵权责任。尽职免责、不尽职则担责,以法治思维厘清责任边界,有助于学校在教育中不再“瞻前顾后”,孩子也能在校适度释放天性,过得更快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