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家庭抗疫的老经验与云科技
第31版:广域/城与事 2020-05-11

家庭抗疫的老经验与云科技

陈慈林

漫画/崔泓

陈慈林(浙江杭州,国企干部)

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轨迹。我的朋友沈女士一家在抗击疫情中,却能从容应对,令人佩服。

疫情来得很突然:沈女士在上海某外资公司工作的儿子亮亮,除夕当天刚回杭州,一家子正欢欢喜喜吃年夜饭,突然传来钟南山院士声称“新冠病毒人传人、已有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新闻。随后,浙江省进入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各小区封闭式管理。

对疫情高度敏感的沈女士立即行动:她与先生由于工作关系,必须坚持到岗,具有一定风险。她让儿子独处一室,避免直接接触。为安顿好年届耄耋、单独居住的父母,她赶紧给老人送去一只智能手机,注册了微信号,手把手教会二老视频通话,又帮他们申请了杭州“健康码”。

儿子原计划2月9日假期结束回上海,2月初公司就开始举行网络培训,讨论复工复产事宜。根据上海市规定,外地回沪上班人员须先隔离14天。为了早日回到工作岗位,亮亮决定提前到2月5日回沪。沈女士为儿子准备了足够14天用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又担心他坐高铁回沪途中,中转多趟公交车和地铁会增加感染病毒风险,果断让先生驾车把儿子从家里“点对点”送到他居住的“人才公寓”门口。

张文宏、钟南山、李兰娟等专家都坦言,疫情防控将面临常态化。沈女士说已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疫情至今,她家的生活节奏已基本调整稳定。因为17年前,她曾亲历抗击非典疫情的战斗。

17年前非典疫情暴发时,她是浙江省唯一往返于北京的特快列车列车长。非典疫情从广州扩散至北京,北京成了疫情重点地区。她那时每隔四天跑一趟北京,每趟都好比逆行上战场:列车北上时旅客寥寥无几,返程时却客流爆满,超员最多时高达70%。列车甫离北京,她带着列车员对一千多名旅客一一测温,发现体温超标的“疑似”人员,立即辟出车厢一角实施隔离;第一时间通知前方站,请当地防疫部门上车接人、消毒。为疑似人员服务过的列车员也同步隔离,接到疑似人员被否定通知,才能解除隔离。如果列车到杭州后,还没接到疑似人员被排除的通知,她们还得到指定地点继续隔离观察。疫情持续的两个多月里,几乎每趟列车都会发现一两名疑似人员,列车员也经常被隔离观察。

北京疫情日趋严重,每天上班,她眼看手下当时20岁才出头的小姑娘们都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沈女士回忆说,更难承受的压力来自亲人和社会各界:一名结婚不久的同事下班后,被婆婆拒之门外;自己母亲也多次央求她换一个岗位,别跑北京了;其他列车员还有父母干脆要求子女辞职的。特别是杭州发生几例确诊病例,有两个小区封闭后,更引发群众恐慌。

“我心里也很害怕,特别怕传染给父母和孩子。但作为一名党员,我绝不能当逃兵。”沈女士与两位已结婚生子的同事悄悄买了“非典人身伤害险”,受益人都指定为父母和孩子,“万一自己真出了事,最对不起的是父母和孩子。”

后来她把经受的压力和委屈投诉到媒体,引起当时的杭州市政府领导重视和关心,采取了一些关怀措施。

非典疫情后的十多年里,沈女士先后调任过多个岗位。在所有岗位上,她都绷紧防控传染病这根弦,禽流感、甲型H1N 1流感苗头出现时,她都督促同事们落实自身防护措施,并在各种空间和平台广泛开展防疫知识宣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她又将当年的老经验,和杭州如今的云科技一起用上了。给她点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