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羽衣霓裳“保卫战”
第53版:文化 2021-10-11

羽衣霓裳“保卫战”

全国首个“汉服版权中心”在沪成立 周洁

繁韶“来仪” 系列。图片提供/繁韶

上海汉服版权中心首批版权登记作品之一:“凤穿牡丹图”。图片提供/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

繁韶“千机” 系列。图片提供/繁韶

设计师从中国传统服饰中汲取灵感所绘制的设计图。图片提供/谜阿凰

下图: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服装一体成型实验室。图片提供/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

上图:汉服成为时尚单品。图片提供/谜阿凰

记者一周 洁

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将为汉服设计提供版权登记、确权、维权等专业化服务,形成从创意设计到内容产品,从版权认证到版权维护,最终实现交易转化的全流程承载平台。这两天,不少身着宋代汉服的年轻人出没在上海人民广场附近。一问可知,原来他们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观众,这部舞剧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基础,用舞台重现大宋美学,而穿着汉服打卡,就有机会获得该演出相关的纪念品。

事实上,如今穿着汉服的风尚已经不局限于走进剧场这样比较正式的场合,日常汉服出街的年轻人也变得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预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101.6亿元人民币。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设立汉服日的新闻,也引起不少网友共鸣。

普罗大众对于汉服的认知越来越高的同时,汉服市场也滋生了如抄袭山寨、版权被盗用等乱象。有从业者表示,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维权经验,“原创拍摄的商品图一上架就被盗用”“正品销量受到影响”。

为此,9月16日,首个中华传统服饰版权综合服务平台——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在东华大学挂牌成立。记者了解到,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将以汉服设计为切入点,覆盖各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谱系,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原创设计提供全方位的版权服务,助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汉服产业背后的侵权乱象

采访当日,徐汇区一栋写字楼的马路边,谜阿凰负责人兼设计师孟玥岑一身橘红色唐袍出现,让等在门口的记者眼前一亮。

孟玥岑是毕业于东华大学的新锐汉服设计师,不过,她的专业并非服装设计,上学时,她翻阅了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继而对中国古代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机缘巧合之下,2019年,孟玥岑开启了自己的汉服创业之路,谜阿凰则是属于她的汉服品牌。

这些年,随着汉服热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汉服商家加入行业,谜阿凰开店至今,也已经积累了4万多粉丝,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不过新生事物的发展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孟玥岑在创业中也遇到过不少困境。

比如有一次,她为了吸引客流,设计制作了一款低价晋制汉服,销售了700多套,成功打造了爆款产品。然而,到了交货的时候,合作厂家却做错了尺码,导致产品发出后又被召回,最终损失巨大。“其实很多服装厂家都要求起订量,比如一款衣服1000件起,汉服还挺难达到这个量级,即便可以少量定制,价格也极高。这次事件后,我就自己投资了一条汉服生产线,不仅可以为消费者带来质量更优价格更合理的产品,也能满足汉服商品个性化的需求,不过,能够把控衣服的质量以后,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孟玥岑说。

孟玥岑拿着手机为记者演示。在淘宝上搜索关键词“谜阿凰”,随意点进一个商品链接,里面的模特图和商品名和谜阿凰店内一模一样,但仔细一看店名,却是“营宇百货店的小店”“高了商贸城的小店”等和汉服生意完全无关的商家。

“每次我们上新的商品图和模特图,总会被一些山寨店铺盗用。”孟玥岑既气愤又苦恼,因为模特图虽然只是张图片,但拍摄主题、商品介绍文字,都是她花了很多心力想出来的。一次她拿到自己设计的汉服样衣,特意驱车三个多小时到最近的沙漠进行取景拍摄,后期还需要进行P图、视频剪辑等工作;今年暑假,为了拍出符合服装氛围的模特图,她和同伴还在绍兴待了一个多月,一边为汉服设计选取面料、汲取灵感(绍兴是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纺织产业是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一边冒着酷暑拍摄模特图。“他们盗用了我们的图片卖衣服,但发货地、店铺名都是山寨的,不仔细甄别,消费者很容易被误导下单,不仅会导致我们店铺的订单损失,还可能影响品牌声誉。” 孟玥岑介绍,淘宝平台虽然也有原创保护机制,但认定繁琐,她的相关作品还无法享受原创保护,碰到侵权十分困扰。

“因为不是服装设计专业出身,对于服饰的版权保护并不了解,碰到侵权,我们这样的小企业也不知道能做些什么。” 孟玥岑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事实上,即便是拥有版权保护意识的汉服商家,也难免被各种侵权弄得不胜其扰。10年前就踏入汉服设计领域的繁韶品牌创始人饭饭,对版权保护的认识更早也更深刻。“我本身是服装设计专业出身,在学校时老师就告诉了我们很多服装版权方面的知识,所以创立品牌以来,在商标注册和服装版权申请方面,都有很强的意识。” 然而,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饭饭每年在版权申请保护和维权上都要花费十几万元,更别提为之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了。

2019年,繁韶出品了新款“千机” 系列,单价2800元左右,以全款预售的方式销售,仅黑色一个颜色就销售了200多套。但不久后,市面上出现了山寨的黑色“千机”,售价只需要500多元,买回来对比后她发现,山寨“千机”在面料选材、绣花工艺上都和正品差距很大。

为了维权,饭饭亲自赶赴山寨厂家所在地广东,还雇了私家侦探调查取证,固定证据,成功将网络上售卖这款山寨黑色“千机” 的商家一网打尽。尽管网络上看不到自家的山寨“千机” 了,但饭饭无奈表示:“其实他们线下还在售卖,但我们不可能天天在当地蹲守,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汉服热带来了行业的野蛮生长,商家辛辛苦苦设计出的原创爆款纹样,可能在短期内就会被其他店抄袭,然后以比原价低的价格销售。一些服装企业还会专门盯着小众但原创设计能力很强的品牌,一旦看到好款式就“借鉴”过去。新品牌自身原创保护的能力和经验都不足,被发现的概率低,维权难。

除了原创设计被山寨,饭饭告诉《新民周刊》:“这两年直接山寨同款的现象不多了,但抄袭跟风现象却愈演愈烈,部分商家看到别家出了爆款后,就在这个爆款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堂而皇之进行公开售卖,对于这部分商家,我们维权很困难。长此以往,创新的积极性难免受到打击。”

汉服创新设计如何保护?

对于汉服产业在版权保护方面遇到的困境,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冯利关注中国传统服饰多年,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在东华大学成功落地,冯利全程参与,亲历其中。“汉服是现在讨论度很高的一种服饰,讨论度高也意味着争议很多。什么是汉服?汉服版权的范围是哪些?这是版权中心成立前,各路专家们反复讨论的两个问题。”

从本义上来看,汉服是指汉民族传统服饰,但延伸理解,汉服也是以“汉文化” 为主导,以华夏礼仪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服饰风格。

“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再来讨论汉服版权的概念和重点,就变得更加顺畅。” 冯利直言,在创建版权中心的过程中,经过了多轮专家研讨与论证,明确了汉服中可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与界限。“对于汉服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方面的意识就比较薄弱,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

版权亦称著作权,是法律赋予作者因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享有的专有权利,简单地说,你原创的任何智力成果,都拥有版权。并且,版权无需申请,自作品完成起,其作者就自动拥有版权。

而专利保护的是技术方案,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且要获得专利权,需经过申请手续,审查合格颁发证书。但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流程十分复杂,最短也需要等待几个月。

要强调的是,版权保护创新智力成果,具有独创性表达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实质要件,但独创性并不局限于原始作品,在已有作品基础上合法的再创作,也能产生新作品、新权利。

汉服的形制是固定的,无法登记版权。因此汉服版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纹样与图案的设计。

先秦的彩陶文化、玉石文化和青铜文化,与后世的秦兵马俑、汉画像石、唐错金银、宋瓷钧窑、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等都是汉服纹样与图案设计的灵感源泉。创作灵感虽来源于传统文化,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融入了个人的构思和技巧,通过颜色、线条、图形等元素的搭配、取舍进行独创性表达,创作出符合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据悉,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将为汉服设计提供版权登记、确权、维权等专业化服务,形成从创意设计到内容产品,从版权认证到版权维护,最终实现交易转化的全流程承载平台。

在“上海汉服版权中心” 揭牌仪式上,“凤穿牡丹图、云龙纹样、长乐明光纹样” 等中国传统服饰纹样,经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下称“科创中心”)创新设计,获得了上海市版权局颁发的作品登记证书。

记者了解到,这些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科创中心为常州纺织博物馆定制的传统汉服,其中一套的图案“凤穿牡丹图”,原型出自唐代画家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展现了晚唐时期妇女典雅、富丽的服装风格,设计人员从轮廓的绘制到色彩的矫正,经历了数次文献考察和专家校对,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赋予传统元素以现代美感的创新性表达,形成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为了防止版权纠纷,科创中心将这些纹样在版权管理部门进行作品登记,对登记时间、设计人、权利人等重要事实进行形式上的确认和公示,让其有了官方授予的“出生证明”。

“作品版权虽然自创作完成时自动取得,但越早登记越有利于权利保护。在进行版权交易时,可以作为证明材料让买卖双方更安心和放心;在发生侵权纠纷时又可以作为关键证据简便高效地初步证明作品权属。” 冯利介绍,在服装行业,山寨现象司空见惯。“其实抄袭一直都在,即便有法律加持,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在教学过程中,东华就将‘原创是有价值的’、‘原创能够得到保护’这一理念融入课堂,灌输到行业未来的设计师心中。”

在上海汉服版权中心的工作人员看来,服装是一个很大的范围,我国目前在服装的版权保护方面还存在许多短板,汉服作为刚刚兴起的服饰体系,尚属小众,以汉服为切入点探索服装版权保护的发展,不失为一种具有可行性的尝试。“通过版权登记、确权,设计师在遇到侵权时能够合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下架无版权作品。”

此外,版权中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将版权保护的意识播撒到更多的创业者心中。“我们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在服装设计行业工作,在学生们创业之初,就树立版权保护的意识,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对于校外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中心也将秉持着开放交流的态度,设计更多有实用性的课程培训,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作为半路出家的汉服设计师,我对服装版权保护一知半解。很期待这个中心能够推出一些版权申请的科普、遇到侵权时的解决路径等课程,让自己的创业之路走得更加长远。” 得知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在母校成立,孟玥岑高兴地说道。

版权保护助推汉服时尚产业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汉服热并非狭隘地复兴汉民族服饰文化,而应该作为复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起点。

“文化有时显得深奥、抽象,做文化推广需要抓手与媒介,结合服装来做,就可使文化变得接地气了。”冯利观察到,这一波汉服热潮的推动者,几乎都是年轻一代,这说明当下年轻人已具备了对时尚敏锐的捕捉力,“而当今社会对于不同服饰的包容度,也说明我们国家在潮流文化上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这既是这些年文化自信建设的成果体现,也是年轻人追求个性、表达个性的方式”。

汉服应该什么样?一千个人或许有一千种理解,有人觉得汉服太古老,有人觉得汉服不适合日常穿着。冯利一直致力于通过服饰传播与推广中国文化,她认为宽袍广袖的汉服有其生存的空间,但汉服想要在现代社会生存下来,走向日常是汉服的必经之路。“衣服归根结底是给人穿的,汉服要发展,不能仅仅是简单再现或复原,还需要在保持传统服饰精髓的基础上再创新。”

汉服也可以很时尚。在冯利看来,对汉服的传承要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走得长久。“我们追求的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比如对那些历史流传的复杂纹样,设计师运用当代设计语言进行解读与再创造,结合当下审美趋势与年轻人的喜好,将其变得更加简洁现代,更易融入日常。”

事实上,汉服的发展本身就包含了“变”:唐代的是汉服,宋代的是汉服,明代的也是汉服,几千年来,汉服一直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将汉服与时尚产业相结合,在根本上就是传承与创新的共生。“通过对海派文化的吸纳借鉴,汉服也可以走出一条上海特色的创新之路。” 冯利说。

这既是上海的优势所在,上海在这方面也早有尝试和积累。

作为中国原创设计发展推广的最优化的交流平台,上海时装周早已把汉服国风吸纳成为秀场常客。东方国际 (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此前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就表示,随着我们民族和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服饰上有所体现。

这两年,许多中国传统元素和西方设计工艺版型相结合的新产品经上海时装周发布。童继生说:“更多品牌在尝试将传统服饰做得更加年轻化时尚化,通过上海时装周这一平台,汉服国风走向日常,走向国际。未来,我们的正式场合不再是清一色的西装领带,传统服饰也能崭露头角,让选择变得更加多元。”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在以原创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时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时尚话语权的建立,重要性可见一斑。

通过汉服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也是筹建上海汉服版权中心过程中,不少专家的共同期待。汉服复兴十余年,国内具有一定基础的 “汉服城市” 不少,在原料和生产方面,上海并无显著优势,但通过汉服版权的创新和保护,上海凭借“设计之都”的优势,能够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服饰设计高地、流行趋势与新品发布高地。

未来,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将围绕“研究、创造、保护和运用” 这一定位开展相关工作。2022年,该中心将重点开展“‘五个一’汉服版权活动”,具体包括:一次“学术研讨会”、一个“资源数据库”、一项“设计邀请赛”、一场“创意设计展” 和一本“产业白皮书”。与此同时,探索打通汉服设计的版权价值链条,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传统服饰设计产业生态圈,进一步擦亮上海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