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民间助威团展现上马“软实力”
第A09版:赛道文化 2019-11-15

民间助威团展现上马“软实力”

徐杨一凡

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如果有人觉得跑者是孤独的,或许他(她)应该来参加一次上海国际马拉松。

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马拉松之一,上马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细致的服务、美丽的赛道,赛道两侧观众的加油助威更是令不少选手赞不绝口。

跑者不孤单

去年,在一路忽大忽小的雨水中依然热情不减、高声呐喊的观众们曾给诸多参赛选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很感人。特别是终点线前,每一位志愿者和观众都在呐喊,非常震撼。”被同事邀请第三次踏上上马赛道的外籍跑者Michea l当时这样感慨道。

服务周到的急救人员和志愿者,以及哪怕在秋意甚浓的雨天仍旧为跑者们热情加油的民众,都是去年的上马给参赛选手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如今已然成为了这项国际性赛事独树一帜、为人称道的“软实力”。

当然,这样的“软实力”离不开上海市民和各类组织的积极参与。去年,黄浦区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首次发起了“我为上马来助力”的活动,吸引了黄浦区篮球协会、黄浦区淮海楼宇体育促进会等15个体育社会组织、近300人参与,在湖北路九江路、黄浦滨江等赛段沿线11个位置设置了助力点和志愿服务点。助力团成员在低温和降雨天气里不断挥舞着加油棒、呐喊加油的情景,使得这一由体育社会组织组成的助力团成为那次赛事中的亮丽风景线。除此之外,黄浦区体育局还组织了一个由3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团在10公里跑的终点复兴公园提供志愿服务,他们协助交警维护秩序,做好对运动员的指引,为运动员递水,帮助运动员放松按摩,并在比赛结束后整理附近区域的共享单车。

往年,上马主办方经常会组织一些诸如音乐助威站的官方加油方式来为参赛选手缓解疲累感,通过音乐的形式为他们加油鼓劲。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自发地加入到了为跑者们呐喊打气的行列当中。对这些市民来说,即使没有机会跑完42.195公里的完整赛程,他们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欢迎的运动中,陪伴跑者们度过最考验耐力和心态的路段,让他们不再被疲累感与孤独感吞没。

这样的景象不仅存在于上马,被誉为现在”世界上最好的马拉松”的东京马拉松也曾因浩浩荡荡的加油助威团而愈加闻名:在赛道的最后几百米,主办方甚至还给助威团安排了座位,指望这些市民与志愿者能用更积极的声音和更饱满的情感为参赛选手加油呐喊,鼓励他们突破自我,创造出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当跑者开始用自己的脚丈量一场马拉松42.195公里的距离,他们便踏上了一段挑战自我的修行,让他们这一路不再孤单的,或许正是耳畔的助威鼓劲和心内对终点的向往。

更多组织参与助力 一举多得彰显城市风貌

在去年黄浦区体育局组织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助力上马之前,黄浦区楼宇体育促进会便已经组织成员参与了2017年上海马拉松的活动,当时他们响应蓝睛灵视障陪跑团队的号召,在上马沿途设置的蓝睛灵专属温暖补给点中为选手与陪跑团提供饮用水、能量饮料、能量棒、香蕉等食物补给和云南白药喷雾、创可贴等运动保障。

去年,黄浦区楼宇体育促进会以群众拉拉队形式参与了上马的助力活动,在赛道沿途的几个指定地点为选手们加油。“去年我们在现场感觉到的气氛是很好的。”黄浦区楼宇体育促进会负责人朱艳回忆道:“听到我们的加油助威,很多选手会过来和我们互动,可能我们一喊,他们的兴致也就更高了。他们当时也说,跑到我们这边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跑步也变得更有意思了。”据朱艳介绍,她也有一些朋友在去年参加了上马的比赛,当他们跑过自己所在的助威点时,会和自己挥手打招呼,而一些并不相识的参赛选手也会热情地和民间拉拉队相互致意,这使得她感到相当亲切。

不仅朱艳有这样的感受,来自黄浦区乒乓球协会的杨晓峰也有相同感受,当去年协会在微信群里发布征集上马助威团的消息后,有十多位群友纷纷表示自己早已报名参加了上马,“所以我们后来就在群里招呼了一下,希望我们群里的乒乓球爱好者能在经过我们助力点的时候跟我们挥手致意一下,或者是停下来和我们一起拍个照。”杨晓峰说,在这样的呼吁之下,现场有很多球友都跑到了乒协所在的助力点,主动与大家拥抱、合影,这使得他觉得体验非常好。去年是黄浦区乒协首次参与助力上马,接到体育局通知后,协会积极报名参加了这一活动,20个人的名额很快就被会员们一抢而空,他们在上马当天身着统一的服装,拉着横幅,挥舞着彩旗,喊着早已熟记于心的上马口号,为参赛选手们助威鼓劲。

民间助力团体将成赛道两边最亮丽的风景线

同样作为参与助威的社会体育组织,黄浦区职工体育协会在去年首次参与上马助力时也置办了统一的服装和加油棒,编排了专门的口号,举着队旗,在指定地点向选手送上自己的祝福。在黄浦区职工体育协会副秘书长司慕雪看来,去年作为助威团助力上马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以前也没有想到能以这样的方式去助力这样一个活动。”司慕雪感慨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和其他的体育组织交流,还能近距离观察上马这类上海标志性体育品牌赛事在组织方面的细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平台和一个契机。”司慕雪认为,助力上马不单单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活动,更能使得以服务职工、举办公益性体育活动为宗旨的职工体育协会学习到更多赛事组织和保障方面的经验。杨晓峰则认为,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助力上海马拉松首先能起到宣传自己的作用,使得这些组织能通过上海马拉松这样一个在全球范围内知名度都极高的平台进行自我展示,其次也能通过这一活动给马拉松参赛选手们带来一些现场的鼓励,“我知道马拉松是一个比较累的运动,跑者们特别需要别人来鼓励,特别是当他们跑到一个极限,如果在这时候我们能给到他们一些鼓励,那对于提升参赛选手的信心和斗志都是非常好的。所以我觉得举行这个助力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司慕雪对自己在去年上马中的所见所闻还记忆犹新,“去年我看到各式各样的很多马拉松选手,不止是一些体魄强健的跑者,还有一些身残志坚的选手,甚至带着孩子在跑步的妈妈,他们的坚持和他们的体育精神令我印象深刻。”杨晓峰则通过去年助力上马的体验,对乒乓球与马拉松这两项迥然不同的运动有了新的感悟,“这两项运动,一项室内,一项室外,都非常受欢迎,它们其实是可以互补的。大家可以在下雨天到室内打乒乓,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出门跑步,我觉得这样非常好。”

在今年的上马中,黄浦区楼宇体育促进会、黄浦区乒乓球协会与黄浦区职工体育协会都将继续参加赛道边的助力活动,“去年来说,我们报名参加的中老年人便多了,今年我们在年龄方面分配了一下名额,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参与进来。”杨晓峰介绍道,黄浦区乒乓球协会今年仍将以一支满员的队伍助力上马,向参赛选手们表达自己的热情与支持。“我们今年会发动一些会员企业参与。”朱艳解释了黄浦区楼宇体育促进会针对本届上马助力团进行的政策改变,“去年我们组织了十六七个人,今年我们的队伍里会有一些会员企业的小伙伴一起加入进来。”

随着上马的日益发展,民间助力团体也势必将更加茁壮,最终成为赛道两边最亮丽的风景线,以这项国际性马拉松赛事为平台,展现上海市民的出众风采和上海体育的积极风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