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下的真冰冰场 本报记者 章丽倩 摄
因为北京冬奥会,2022年成为了一个很特殊的年份。从“三亿人上冰雪”到“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这些宏大的目标都聚焦于2022年、聚焦于由北京冬奥会所掀起的这股冰雪热度。上海,作为一座少雪的南方城市,除了凭借国际大都市的定位、以及举办大赛来为中国冰雪的发展助力外,其实还有更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背后故事。在近日举行的上海体育文化品牌“体荟魔都”之“冰雪雄心大家谈”上,申城的“冰雪奇缘”就得到了一次更深度的解读。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上海有惊人的冰雪市场
对不少生活在北方的资深冰迷来说,每年国际滑联发布新一赛季的赛程安排时,他们都会生出一种又爱又恨的小情绪来。“国内有分站赛很棒,但为什么又在上海办赛?”时间往往能给出最好的解答。
从2010年的首届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至今,少雪的上海共举办了三届中国杯花样滑冰大赛、九届短道速滑世界杯、两届NHL冰球中国赛、三届上海超级杯及女子冰球冬奥会资格赛,还是中国唯一举办过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项目世锦赛的城市。国际大赛的持续举办,不仅使上海的冰迷数量与日俱增,办赛与观赛氛围深受外界肯定,同时也带动了上海大众冰上运动的发展。
“上海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国际化大都市,正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这里具备一流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赛事服务,不仅仅有冰雪运动竞技层面的政策,还有整个冰雪运动群众基础、场馆设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在中国滑冰协会主席李琰看来,竞技冰雪与大众冰雪绝不是泾渭分明的两片阵营,尤其从上海近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出,这两部分间有着明显的“互动”。“我认为,高水平的运动员能够出成绩,以及顶尖的赛事来到一个城市,这两者对于运动的引领力量巨大。”
截至目前,上海共开展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速度滑冰、冰壶、雪车、雪橇、滑雪等八个冰雪运动项目;共有冰上、雪上、轮滑俱乐部16个,运营15块冰场(其中标准冰场4块)以及17个室内滑雪场所;评选出了39所“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57所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冰雪课程进入了上海约135所大中小学。2019年,上海市民参加各类冰雪活动(训练)达120多万人次,呈井喷式增长。
早前,根据上海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在向此目标努力的过程中,结合政策优势、团结社会力量两条已被公认为是核心要素。“上海发展冰上运动的瓶颈可能就是冰场少、冰场不够,很欣喜看到未来政府规划有这种设计。”世纪星滑冰俱乐部创始人范军在“冰雪雄心大家谈”活动中分享道。
顶级大赛起到了引领作用,提升了整体氛围,也点燃了更多南方人心中对冰雪运动的小火苗。但是,在他们正式踏上冰面或者雪道前,还有一重需要越过的障碍——如何成功率更高地起步?
此前国内曾有过一份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愿意为第一次上雪道买单的潜在冰雪爱好者有不少(以去滑雪地度假为主),但在经过了初次体验后会继续留在雪道上的人数却经历断崖式下滑。
“我们在经过分析后认为,这是体验感较差所导致的一个问题。如果他们不是等到了滑雪度假村才从零起步并草草收场,而是在所生活的城市里就做好了基础准备,那回头客的比例肯定会高很多。”SNOW 51创始人及董事长叶凯表示,他们就是以此为商机,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的商区里开设了模拟滑雪的培训服务,并且已经收获了不错成效。
群众冰雪的南方样本
李琰点赞普及三要素
“三亿人上冰雪”,其中岂能少了南方地区人民的参与呢?但是,具体该如何操作,这却是一项堪称“课题”的工作。今年5月,李琰在卸任短道速滑国家队主教练职务、开始更专注于中国滑冰协会的事务后,她来上海的频率变高了,并欣喜地从“上海样本”中获得了更多灵感。
“我们怎么去做,才能让更多生活在南方的人参与进来呢?这是摆在面前的一个课题。人才、教育和体验,现在我们觉得在把这三点联合起来后,就能有进步。”李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俱乐部发展居全国前列且具有足够市场能量的上海,便是他们“南方样本”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在国际大赛的引领下,很多商家、俱乐部都进入到了上海,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去吸引爱好者,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近些年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上海冰上赛事的观众增长了,而且各方力量的参与呈现出多元化。这对推动南方的冰雪普及是大有改观的。”
在李琰提到的“三要素”中,“教育”的落点主要是在各个市场化运作的俱乐部,而受众便是以青少年为主又向各年龄段辐射的冰上爱好者。众所周知,近些年来不少从国家队、省队退役的冰上运动员都将上海选为了他们事业再起步的地方,所以沪上各俱乐部的师资水平在全国亦有美誉。当然,仅仅是教练、学员和俱乐部,这还是不够的——活跃的民间赛事能更进一步激发出市场潜力。
“中国滑冰协会已经推出了指导员认证,不管你是体育老师或是爱好者,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冰上技能都可以参与进来。这个是基础教程,分一、二、三级,比如拿到指导员证书,就能同时得到相应等级的裁判员资格认证。希望这些指导员的作用更大一些,不仅是教学校和俱乐部的孩子,也能参与到民间赛事中,不仅是教练员,也可以当裁判员。”在李琰看来,这部分专业指导员会成为推动冰雪普及中重要的一环,而目前上海已有不少人参与其中。
从景观真冰场 到城市真雪道
得益于科技所带来的创新与便利,在“下雪即新闻”的上海,高颜值的室外真冰场已经来到市民身边。而等到明年3月,融入了城市景观的户外真雪道也将隆重登场,并为上海举办国际雪上赛事开启先河。
2019年初,东方明珠脚下的那片真冰场与市民见面。户外真冰与城市景观,当这二者交汇到一处,着实让不少市民有了一次如梦似幻的冰上体验。这份创意的源头正是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杨扬和她的团队。“11年前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首次参观城市中心的户外冰场时,我体会到这样一场冰雪盛会,令城市的冬天变得更加生动。我很高兴去年在众多有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团队和我在上海也有机会缔造这样一个冬天。”杨扬介绍道。
户外冰场对上海这座南方城市来说尤其新鲜,加上坐落于人气景点,令在此驻足和上冰的客人络绎不绝。据统计,首届“冰飞扬”东方明珠冰上嘉年华为期50天,共接待游客超过四万人次。
与首届试水时相比,如今这第二届的启动时间提早了近一个月,预计至少开放80天,会覆盖到明年的春节和情人节,而户外冰场的面积则保持600平方米规模,预计最高可容纳100人同时上冰。据主办方预估,本届冰上嘉年华的接待人数有望突破五万人次。
此次嘉年华除了会进行冰上运动项目展示和趣味冰上游戏外,还有专业教练在现场指导,以确保无论游客是否具备滑冰基础,都可在这片景观冰面上有一番体验。
如果说户外真冰场让你觉得还不过瘾的话,那等到明年3月,上海会在冰雪这件事上迎来又一次的突破——2020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上海站将成为申城与真雪赛事的第一次接触。
关于这项赛事,虽然很多细节都还在筹备与保密中,不过从办赛方处记者了解到,这条对上海来说可谓“破天荒”的真雪道肯定会结合城市核心景观搭建,“颜值”方面绝对有保证。另外,从之前已经举办过的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分站来看,除了专业选手们会在这条人造真雪道上一展身手外,为了冰雪运动的宣传与推广,在大赛之后通常也会有对大众滑雪爱好者开放雪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