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1个十全十美的不朽传奇
第A04版:专题 2019-12-30
再见2019

1个十全十美的不朽传奇

张立

中国女排在国庆阅兵式上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张立

女排登顶

自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以来,先后获得五次世界杯冠军、两次世锦赛冠军和三次奥运会冠军,成为世界女子排坛获得世界杯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在2019年,中国女排再次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正好是第十次站在三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连夜包机回国参加国庆阅兵式

今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用11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颁奖典礼刚结束,女排姑娘们连夜乘坐包机回国,并且顺利地赶上国庆70周年盛典。她们作为国庆阅兵式中群众游行最后一个“祖国万岁”的方阵中压轴亮相,佩戴世界杯冠军奖牌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周围的大学生和解放军战士不约而同高喊:“中国女排,世界第一!”给国人以巨大的振奋,也让我们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加体会到了什么是“女排精神”。

10年前60周年国庆大阅兵时,最后一个方阵是两名少年儿童作为压轴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代表中国未来的希望茁壮成长。中国女排此次可以代表全国人民担任如此大任,足以看出女排夺冠对全国人民的振奋作用,以及“女排精神”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中国女排和众多奥运冠军一起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当年的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上3比0击败东道主美国队,获得了奥运会冠军。那枚金牌不但帮助女排实现了“三连冠”(1981年世界杯、1983年世锦标赛、1984年奥运会),还是中国的体育集体项目在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女排精神”给当时的中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当年为奥运会金牌立下汗马功劳的郎平今年正好时隔35年再次参加国庆阅兵式。两次分别以功勋球员和“三连冠”主教练的荣耀身份接受检阅,郎指导不但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同时也是中国体育界的骄傲。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 郎平践行女排精神

时光飞逝,郎平首次代表中国队夺冠要追溯到1981年11月16日。那天晚上,全国人民守在电视机或是收音机前,聚精会神地看着或是听着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比赛中,中国队一度落后。在球迷们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一记重扣赢得最后一分,中国女排3比2艰难获胜,拿下世界冠军。

比赛结束后,全国人民沸腾了,大街上随处有人欢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国内所有媒体头条都在报道女排夺冠。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多达3万多件,其中,有3000多件都是指定送给郎平的。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全体师生甚至送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上面是“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百废待兴。《人民日报》头版:《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一文中评论员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的胜利证明了中国人有实力打败西方,全国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

郎平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们是80年代的象征。”

三年后的1984年,郎平和中国女排在决赛中以3比0战胜东道主美国队,夺得金牌,赢得三连冠的傲人成绩。紧接着,中国女排又在1985年夺世界杯冠军,1986年夺世锦赛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那闪耀夺目的“五连冠”如聚光灯般照亮全中国人民的心。我们中国人不比任何人差,中国女排能获得“五连冠”,还有什么可怕的。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精神,也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晃三十年过去,郎平在夺冠后一度离开中国,远赴美国、意大利执教,均取得不俗的成绩。2013年,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国队仅列第五位。伦敦奥运会上未能跻身四强,更是令国人扼腕叹息。很多人把当时的女排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接!为何不接!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在女排最危难的关头,郎平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那个时候的中国女排已经将近10年与世界冠军无缘。

不到两年时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再次站上世界级比赛舞台的最高领奖台。2014年,女排姑娘们获得世锦赛的银牌,隔年的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再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距离2004年中国女排雅典夺冠,整整过去了11年;距离1986年世锦赛夺冠,整整过去了29年。从运动员到教练员,郎平在将近30年后再次收获冠军,这也是她执教生涯的第一座世界冠军奖杯。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的12人阵容中仅有三人拥有奥运会经验,在经历重重考验后艰难夺冠,也正式宣告中国女排王者归来。

今年9月底,女排姑娘们以11连胜的战绩卫冕世界杯冠军,实现了世界三大赛“十冠王”的壮举。赛前,社交网络上不少人说打日本不用动员,其中的情绪不言自明。郎平如是回复,“在中国女排的发展历史上,日本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帮助。上世纪60年代,周总理请大松博文教练来中国,给我们上课,教我们排球。我们和日本队的每一场比赛,都是激烈的竞争,也是难得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郎平的寥寥数语点明女排不需要去鼓吹狭隘的民族情绪,只要做好自己,努力拼搏。这也是她为什么可以带领女排始终保持旺盛竞争力的根本原因。2020东京奥运会,让我们一起期待女排姑娘们能够续写三年前的传奇故事,成功实现卫冕。

《中国女排》年初一上映

12月24日,由导演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女排》新预告片发布。继巩俐、黄渤、彭昱畅及郎平女儿白浪后,里约奥运周期内中国女排队员悉数真人出演,重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荣誉之战。农历鼠年大年初一,此片将全国上映。

影片中除了对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中巴大战传奇再现,也有数次新一代女排与老女排的画面相互交织。1979年,老女排在漳州训练馆苦练,力量练习时发出的嘶吼呐喊以及新一代女排集中训练时从传球到拦网每个细节一一展现。与此同时,预告也突出了新一代女排不为人知的俏皮一面。结束一天的训练后,郎平(巩俐饰)说“去谈恋爱吧”,女排姑娘们一哄而散。

当然,最大的惊喜来自朱婷和巩俐间的配合。在拼命训练中,朱婷嘶吼着对“郎平”喊出“成为你!”强大爆发力让人瞬间泪目。“郎平”则平静回复:“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回想当时的拍摄,朱婷说:“巩俐的眼神太像郎导了,不愧是优秀演员,那种动作,包括手指动作都很像,当我第一次去参加拍摄时,一见面就很震惊,我感觉郎导就在眼前。”郎平本人则表示:“好演员就是不一样,她观察非常仔细。朱婷能体会得更深刻,巩俐是扮演我的角色,朱婷对我的言行非常熟悉,更有发言权。”

此外,除三次参加奥运会的老将“月神”魏秋月由姚迪饰演,主攻手朱婷、队长惠若琪、副攻徐云丽、“暴扣二传”丁霞、攻守全面的张常宁、“小苹果”袁心玥、“神级自由人”林莉、“铁锤”刘晓彤、“北长城”颜妮、“小宇宙”龚翔宇都是自己演自己,真人上阵。明年春节档的影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国女排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体育的骄傲。女排精神是励志的代表,是正能量的代名词。它已经超越体育领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不看体育的人也知道郎平,不关心竞技的人也了解中国女排。主帅郎平曾说过,“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明知道不会赢,也要努力拼搏,这一路虽然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我们的目标依然是正前方。”正是在这样精神的感召下,女排姑娘们用青春挥洒汗水,永不言弃,让五星红旗在世界各个地方飘扬。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