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一旦入了冬,气温下降,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多少会有些缩手缩脚,有时运动热情就这么给消减下去了。那么,在沪上冬季仍照常开放的室内温水泳池里,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冬季仍坚持游泳的人肯定比夏季时少很多,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虽然游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但在进入冬季后,泳客们还是得根据气温和节气进行自我调整。”原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的刘欣主任告诉记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这一方面尤须注意。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冬季是一个“危险季节”。寒冷会令人体血管收缩、痉挛,此外,在冷空气骤然刺激下,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流加快、心率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头疼、头胀、头重等症状,甚至引起心肌梗死、中风、猝死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当然,并不是说喜爱游泳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里必须远离泳池,而是在下水时得有更多的讲究。“以高血压患者为例,越是在换季、降温过程中,越是要小心,继续游泳锻炼的前提是自身状态稳定,一旦有不妥,千万别硬撑。”除了按时检视自身状态外,刘欣还有额外的建议,“室内温水泳池有些设有早场开放时段,但我们的建议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尽量在上午10点后再进入泳池,因为在起床后的一段时间里,身体会处在一个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另外,晚间时段最好也不去游泳。”
一直以来,游泳运动的健身塑体效果向来为人所称道,但假如你正琢磨着是否要把游泳习惯“越冬”,而目的又是纯粹瘦身的话,那可得三思而后行。
“一到冬天,人体的自然反应就是储存脂肪,即俗称的‘长膘’,为的是能更好御寒和自我保护。”刘欣说,即便是室内温水泳池,冬季的水温也就在26至28摄氏度之间,对普通泳客来说,还是会有些微微凉意。“尤其在入水又出水后,身体更容易感觉到冷,激发自身长膘的本能。所以说,如果一个普通人在夏季通过一定量的游泳锻炼达到了瘦身效果,在同等条件下,想在冬季原样复制却很难做到的。”
爱游泳还需防感冒这些步骤必不可少
温水泳池可不是温泉池,在没能活动开的情况下,26至28摄氏度间的水温还是会让人感到微有凉意。所以,在强身健体防感冒的过程中,以下步骤必须到位。
1.装备齐全易穿脱
除泳衣、泳镜、泳帽等常规装备外,在冬天游泳最好还要带上拖鞋,以免脚底着凉。另外,带上浴巾或浴衣,这样就能在中间休息或沐浴后保暖。还有一点需要提醒,游泳馆内室温较高、湿度较大,建议泳客还是身着相对简单、易穿脱且保暖性好的衣服前去,以便更衣。
2.热身运动更加强
秋冬季节,由于气温低,关节相对脆弱,下水前,泳客更要把各个关节都活动开。建议多做向上纵跳、拉肩、振臂等伸展运动,重点热身腿、臂、腰,以防游泳过程中发生抽筋。一般来说,准备活动时间大约在5至10分钟,以感到身体微微发红、发热为好。
3.出水后保暖第一
秋冬季节游泳,最容易感冒的环节当属入水弄湿身体后再上岸的那一段,如果泳客在中间休息或上卫生间期间不注意保暖,造成体温快速下降,就很容易受凉感冒。为防患于未然,起水后赶紧要披上浴巾,沐浴后应及时擦干头发,穿好衣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用吹风机将头发完全吹干后再去室外。
餐前餐后一小时能量摄入巧安排
●用完一顿正餐后,隔一个小时再下水游泳。饱腹游泳会影响消化功能,容易产生胃痉挛,甚至伴有呕吐、腹痛等不适。而空腹游泳则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容易在游泳时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
●游泳完毕后,等一个小时再享用下一顿正餐。游泳后不宜马上大量饮食,否则会增加胃肠的负担,久之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游泳完毕后,若感身体需要,可当即补充一些巧克力等高能量食物。若想减轻乳酸堆积带来的不适感,建议多食用碱性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等。
给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泳客的建议
1.下水前自我检视
越是在换季、降温过程中,越是要小心,继续游泳锻炼的前提是自身状态稳定,一旦有不妥,千万别硬撑。
2.避开清晨与晚间
虽说是室内温水泳池,但在清晨与晚间,一则泳客身体状态容易起伏,二则气温较低容易使人感冒,所以还是建议尽量避开清晨与晚间的游泳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