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婵娟的丈夫钟亮和儿子卡卡
身穿“申花加油”防护服寄托爱与思念
昨天,在武汉市南部的雷神山医院,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护士伍婵娟收到了丈夫钟亮发来的一段视频,儿子卡卡在镜头前诉说着对妈妈的思念,丈夫向她送上妇女节的祝福。今天,在上海的家中,8岁的卡卡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妈妈伍婵娟将自己对他的牵挂与祝愿,都写在了自己的防护服上。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伍婵娟来到武汉已经有20天了。半个多月前的2月17日,伍婵娟在凌晨2点接到了单位打来的电话,没有过多地考虑,她当即响应号召,加入了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伍。两天后,她作为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登上了飞往武汉的航班。
接到医院电话之前,丈夫钟亮早预感到妻子可能会去支援武汉“前线”,因为妻子曾在呼吸科工作过,具备护理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相关经验。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启程之时,钟亮就给伍婵娟打了预防针,一家人都做好了女主人要去武汉帮忙的心理准备。“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誉。”提起正在雷神山医院忙碌的妻子,钟亮很自豪,“这样的事情,有可能一辈子也就经历一次。”
抗疫一线的工作辛苦且危险,医护人员不仅要和死神赛跑,稍不留神,他们也可能成为后者的战利品。在雷神山医院,医护人员每天早班、中班、晚班和深夜班"四班倒",一次工作六个小时,从进病区到下班,基本没有歇息的机会,而为了节约时间和物资,大家都很默契地在工作期间不吃不喝,一些人甚至还专门用上了尿不湿。
伍婵娟住的宾馆距离雷神山医院约45分钟的车程,算上穿脱防护服的时间,她一天要“高速运转”超过8小时。有时候工作得太累了,她回到宾馆倒头就睡,再加上时间差的缘故,她根本顾不上每天和家里人保持联络。
等到有空了,伍婵娟会和儿子、丈夫视频聊天,听儿子背背课文,检查一下他的学习成果。第一次分开这么久,儿子卡卡是伍婵娟最大的牵挂。对8岁的小卡卡而言,总是围在自己身边的妈妈突然从生活里缺席,这让他很不适应。想妈妈了却没法和她聊天的时候,卡卡会跟爸爸诉苦,钟亮的解决方式是想方设法分散儿子的注意力,有时带他去没人的草地上踢踢球,有时给他放几集动画片。好在小孩子都比较简单,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前些日子学校开始上网课,线上教学带来的新鲜劲儿冲淡了些卡卡对妈妈的思念之苦,让钟亮省了不少心。
偶尔,伍婵娟也会给丈夫讲讲在雷神山医院里发生的故事。她记得很清楚,在医疗队第一天抵达雷神山的时候,那里的患者对他们表示了由衷的感谢,这令她心里暖暖的。还有一回,有一名新收治的患者给护士们递了张纸条,大意说看到护士们在病房里来来回回非常辛苦,自己很不好意思来添麻烦,伍婵娟十分感动,这种被患者理解的感觉使她觉得手头的工作更有意义了。
“她去武汉之前和我说,自己人生无憾了,我觉得她精神可嘉。”钟亮总说妻子平时胆子小,连接受采访都会慌张害怕,但当穿上护士服,伍婵娟便成为了钟亮和儿子心中最勇敢的人。
儿子卡卡是个“小蓝魔”
卡卡喜欢申花,完全是受钟亮的影响。在儿子小时候,钟亮经常带他去虹口现场看球,耳濡目染之下,他喜欢上申花便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当然,关于带儿子去现场看球这件事,钟亮是有选择的,他通常会挑那些申花赢面比较大的比赛,“不然输了的话,看台上氛围不太好,他万一听到了问起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钟亮半开玩笑地调侃道,”所以现在申花成绩一定要上来,不然在这批小孩心里都觉得别的球队好。”
钟亮这话说得不无道理,他开始看球那会儿,正是申花刚成立职业俱乐部,在上海滩掀起足球热的时候,那个年代的上海小囡,对申花的感情之深,是单用文字都描述不到位的。“去年虽然联赛成绩不是很好,但申花拿了足协杯冠军。”钟亮说,“我们还是要把申花精神给孩子们灌输下去。”好在卡卡传承了钟亮对申花的感情,他最喜欢的球员是莫雷诺,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就经常在看台上瞪大眼睛找队长在哪。
当然,钟亮对儿子的培养不仅限于对申花的情愫,大罗、小罗、C罗、梅西等等任何知名球星的集锦,他都给儿子看过。儿子的小名“卡卡“,也正是从满世界球星的名字里挑出来的,“我帮他起小名的时候发现,所有球星里面,‘卡卡’叫起来最舒服。“钟亮解释道,“正好卡卡球品和人品都挺好的,那么就这样叫他了。”
除了看集锦和踢球,钟亮也没少给儿子普及足球史和比赛规则。上简单的“家庭足球课“的时候,伍婵娟经常会待在旁边,虽然她本身对足球并没有太大兴趣,但对于家里一大一小两个男人的狂热爱好,她是持支持态度的,偶尔还会陪丈夫一起去现场看场球赛。“她应该知道一些规则,我跟儿子讲的时候她也在的,但我也没考过她,不知道听进去没听进去。“钟亮笑道。
问起疫情过后要怎么犒劳妻子,“旅游。“钟亮想也没想便脱口而出,他希望能在暑假期间带上妻儿离开上海放松一下,只是不知道疫情何时结束,妻子何时归家,儿子的暑假又会如何调整,“我一直以来还有个愿望,希望能去五大联赛看一次现场,如果有机会的话想带家人一起去。”
不过在那之前,钟亮又做了一次“预言”,“我感觉国内的疫情4月前可以好转,但是我也跟她说,要做好准备,万一需要支援国外去呢?”伍婵娟的回答倒很乐观,“她说一样要去的话,她想去意大利。我问为什么,她说可以看球还可以逛街。”
“申花加油”承载思念
“孩子我来搞定,家务我全部干起来,现在由我来大力支持你。”这是钟亮在伍婵娟临行前对她的承诺。说起来容易,真做起来显然没那么轻松,虽然妻子出发前对大大小小的事都做了交代,比如每天给儿子吃一个鸡蛋,比如哪件衣服放在哪里,钟亮还是免不了有手忙脚乱、要向妻子“求助”的时候。
像辅导作业这个任务,以前全由妻子负责,钟亮这是头一回接手,和儿子"斗智斗勇"几次之后,他总算理解了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在给孩子辅导作业时会又气又笑,“现在的小孩不像我们以前那么听家长的话,他们接触的东西多,反应也快,有时候反驳你还能说出道理来。”过去因为工作的缘故,钟亮经常需要出差,如今第一次和儿子单独相处这么久,钟亮越来越能对妻子平日身心的双重辛劳感同身受。
最让钟亮头大的,是解决一日三餐。平常在小两口都忙于工作的日子,钟亮的母亲会来家里搭把手做个饭,现在由于疫情尚未完全好转,钟亮也便没再麻烦母亲,自己揽下了买汰烧的活,“每天要想做什么菜,头都是晕的。”为了做菜,钟亮先是把能买到的调料都搬回了家,随后跟着网上的菜谱依葫芦画瓢地操作,没想到居然收获了儿子夸赞,这让钟亮很开心,“我现在厨艺大有长进,至少我儿子说烧得比奶奶好吃。”
在钟亮家的冰箱里,常年备着一样食材——牛排,这是专门用来给儿子补充营养的,每周都要吃上两三顿。受自己的影响,儿子很小的时候便也爱上了足球,没事就喜欢踢上几脚,虽然不知道他以后能否完成自己的心愿,走上职业道路,但钟亮秉着打好基础、运动和营养都不能落下的原则,还是坚持每周给孩子准备牛排吃。长年累月,他摸索出了一条最经济实惠的路子,“我买牛排是一整条买的,自己回来加工,切割成一片一片,装好放冰箱,这样划算一点。”
因为怕儿子在家里闷坏了,前些日子,钟亮特地找了个没多少人的偏僻草地,时不时带儿子去那里戴着口罩踢踢球。在伍婵娟还没去武汉的时候,一家三口有时也会在家里客厅玩玩简易版的抢圈,钟亮称之为“家庭足球”。
如今,女主人归期未定,"家庭足球"踢不起来了,家里也少了点热闹的氛围。对于儿子卡卡来说,他还得经历一个特别的第一次,第一次过一个没有妈妈陪在身边的生日。今天卡卡就满8岁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可惜妈妈不能跟自己一起过,他是有点失落的。不过,远在武汉的妈妈给他准备了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卡卡生日快乐”,伍婵娟在自己的防护服胸前写下了这六个字,知道儿子喜欢申花,她还特地在背后写上了“申花加油”,简简单单的两张照片,承载着她作为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子的爱与思念。好在伍婵娟能在屏幕那头跟钟亮共享儿子成长的喜悦。和往年一样,钟亮买了一个蛋糕,二人约定好在晚上视频的时候一起给儿子唱上一曲生日歌,看着他吹完蜡烛,就好像一家三口未曾分隔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