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
副总编辑
体坛网总编辑
马德兴
疫情之下,全球的足球比赛几乎全部都停摆。但最近一段时间,围绕着中超球会天津天海被收购、中甲与中乙俱乐部替补等事宜,格外引人关注,毕竟这涉及到俱乐部的生存问题,更关系到今年联赛能否顺利展开的问题。据称,中国足协今天(4月1日)将召开听证会,并将最终确定相关俱乐部的生与死,其他各方也都格外关注。
实际上,围绕着天津天海俱乐部的收购是否成功?部分中甲俱乐部因为欠薪等问题而是否能够继续留在中甲?以及中乙部分俱乐部是否能够顺利替补?这一连串的问题早就可以给出明确的说法与结论,但因为目前联赛何时展开尚没有明确的说法,而且相信距离重启还需要等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也就留给收购方包括足协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相关事宜。于是,不管是在收购的问题,还是在递补的问题上,中国足协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采用的是“拖”的战术,迟迟未能做出最终的决定。而这又引发了外界的各种猜测与联想,所以,这一段时间以来,各种说法、各种传言层出不穷。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时间拖得越长,其实就是越留给外界以想象与发挥的空间。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过去类似像递补的问题处理起来很简单,就是以成绩作为硬指标,排名靠前的队伍就是递补晋级,然后经过核查,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情况下,就可以参加联赛。但是,今年以来,在递补的问题上,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今年以来,中国足协已经三番五次下发通知,要求有可能取得递补资格的俱乐部一而再,再而三地补交材料。而且,所提的要求与材料也是一次比一次多、一个比一个复杂。而且,在决定递补的资格上,成绩反而不是硬指标了,变成了以“成绩、财力、可持续性、青训、政府支持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估。
更进一步说,很多东西其实是很难有明确的说法与结论的。就以“政府支持”这个层面来说,站在政府一方,如果是中超俱乐部,相信所有人都很清楚,其支持力度肯定是中甲俱乐部无法相比的;假设是一家中甲俱乐部,政府的支持力度恐怕又是中乙俱乐部所无法相比的。但是,这需要在变成现实之后,属于未来之时。
再譬如说,俱乐部的投入问题,作为企业,如果真心搞足球,对中超层面的支持肯定远非中甲相比;而中甲同样非中乙可比。在事情尚未确定之前,非要表态,这种表态意义何在?而且,即便是那些大企业或公司,今年生意不错、利润好、效益也高,但第二年有可能就破产。这种情况在生意场上随处可见。那么,作为一家俱乐部,尤其是像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完全建立在背后的母公司与企业基础之上,今年过上了好日子,谁能够担保明年就不会有苦日子?于是,所谓的“财力”,恐怕仅仅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所以,中国足球需要让原本简单的事情维持简单化,更不能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谨防为人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