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申花的“温度” 申花俱乐部自发募捐献爱心 “把抢逼围、接传转传承下去”
第A06版:上海足球 2020-04-10

申花的“温度”

龚哲汇

此前,申花众球员及工作人员与上海援鄂医疗队中的申花球迷吴平进行了一次视频连线。在视频中,多位申花球员都向吴医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文/龚哲汇

有一段时间,申花球迷对“温度”颇为敏感。提起这个词,他们总会联想到俱乐部过去令人诟病的操作。尤其在这个以戏谑、“腹黑”、调侃为主流的碎片时代,“申花有温度”却成了球队的黑点,久而久之,人们也逐渐淡忘了词本意中的人情味。

而在这次对小球员的爱心行动中,“温度”一词又被重新提起,小球员的父亲感谢了俱乐部成员、球迷和所有的支持者,感谢申花让他们的家庭得到了如此多陌生人的支持。

尽管比赛未能重启,申花仍在场外延展着超越足球的影响力。疫情期间,球迷参加医疗队,亲赴武汉一线抗击疫情,得知消息的申花队员发起视频连线送上慰问,俱乐部为医务工作人员送去一千张健身卡;莫雷诺公益基金会发起捐助号召,球迷会纷纷响应,在全世界寻找相关物资的采购渠道;更有年轻球迷以申花的名义,为上海的医院捐赠医疗物资。这样的温度,让寒意尚未褪去的足球世界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温暖。

前几天,申花俱乐部总经理周军接受采访,在谈论到马丁斯的话题时,他大方地在上万人观看的直播间里,再次说出了,“申花是有温度的球队”。在新赛季和个人未来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马丁斯爽快答应回归,给申花在人员安排上多了些余地,“我们俱乐部体现出的温度,让很多球员和俱乐部产生了感情。”

不仅是尼日利亚人,翻看申花的各级教练组,你能看到更多老申花人的名字,于涛、陶金、王赟……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很多对申花有情愫的人,希望能继续为球队发挥余热。而当他们经过角色转换,回到康桥基地的时候,他们又无一不感叹“回到家了”。

一直以来,俱乐部在场外的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球迷都看在眼里。只要这份“温度”与职业不冲突,球迷们会像在看台上一样,支持俱乐部的一切行动。相信等到疫情过去,联赛重启时,想必申花也会在虹口以独有的方式,纪念这段历史性的时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