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球员的收队,申花也从本周开始正式“复工”,而如何保障教练与队员的卫生和健康安全,自然成了俱乐部高层和康桥基地“优先级”考虑的问题。“其实从1月份在海口集训最后一个阶段开始,到后来去阿联酋迪拜和阿布扎比,球员防疫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就已经非常强了,对于教练组和医务组的要求也非常配合地去执行,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不大。”正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对于即将开始的又一次封闭集训,申花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严防死守,确保教练与队员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安心备战,不能出任何问题。”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李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3日上午,康桥基地的后勤工作人员把刚到的一批免洗洗手液送到了申花楼,除了球员房间之外,大厅入口、健身房、医疗室还有更衣室,几乎每个教练和球员能去到的地方,都“装备”上了一瓶,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可能用不到,但是要用的时候,一定能够找到”。
申花楼变“禁区”非一线队禁止入内
在康桥基地内,申花一线队教练和队员居住的申花楼,原本就有铁丝网隔断,疫情期间,包括申花楼附近的一大块区域,全都被划成了“禁区”,所有与一线队无关的人员都不得入内,最大限度地降低一线队教练和球员与外界人员接触感染的风险。
包括一线队教练和队员在内,每个人在进入康桥基地之前,除了要有基地的出入证之外,还要进行体温测量,如果有发烧或者其他不适症状,肯定不会被放行。目前的康桥基地内,除了一线队之外,还有包括预备队在内的其他年龄段梯队,以及俱乐部和办公室的行政人员。
为了从“源头”上切断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按照俱乐部的要求,除非有工作必要,除一线队之外的其他人不允许前往申花楼区域,更不能私自进入。与此同时,教练组也一再跟队员强调,尽量避免与球队之外的人员接触,切实做好自我保护和防范,训练之余尽可能地一个人“宅”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要像以前那样去“串门”,这既是对自身负责,更是对队友以及申花全队负责。
公共区域定点消毒门把手增加消杀次数
作为教练和球员在基地里的“家”,申花楼同样还承担着球队开会、队员治疗以及吃饭这样的功能,是教练和队员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自然也成了球队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大厅走廊这些公共区域每天保持定点消毒之外,像更衣室和医务室门把手这些队员经常会接触到的部位,更是增加了消杀的次数。考虑到球队训练的实际情况,再加上进入基地大门时对于已经进行过体温检测,他们在申花楼以及在球场进行训练时,并不需要佩戴口罩,但是只要离开申花楼附近的区域,哪怕只是到两三百米之外的俱乐部办公室,都必须按照要求戴上口罩。
餐厅厨师“不出户”食材运送“无接触”
民以食为天,球员同样也不例外,而申花队员吃得好不好,一日三餐能否确保营养充足,很大程度上,都要取决于餐厅厨师的水平和发挥。
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康桥基地餐厅的厨师每天都会外出采购新鲜的食物原材料,毕竟食材好不好,球员每天应该吃什么,他们更习惯用自己的眼睛来“把关”。考虑到外出可能带来的风险,疫情期间,负责一线队餐厅的厨师和保洁人员不但不出基地,甚至在申花楼里也是“足不出户”,吃住都在基地,不跟外面的人员接触。每次制定好菜单之后,都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与供应商进行联系,后者将当天球队所需的食材送到基地门口,保安用电瓶车运到申花楼门口,然后再由厨师拿到厨房进行加工,全程实现了“无接触”运送。
快递包裹暂不直达保安先行集中消毒
对于给一线队教练和队员的快递,基地方面也采取了同样的应对措施。以往为了方便球员接发快递,快递小哥可以直达申花楼,但是从今年二月份开始,所有快递的物品便只能放到基地大门口,经过消毒处理后再由保安送到申花楼,队员自己再去领取。虽然多了一道程序,多少带来了一些不便,但是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需要,队员也都表示了理解,用一位以往经常网购的“大户”的话说,就是“不管怎么样,防疫期间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而且趁着这个机会可以少买点东西,也挺好的。”
错峰用餐,不许扎堆闲聊
因为空间相对封闭狭小,人员之间无法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一直到现在,还有不少餐饮企业无法正常开门营业,对同样属于“人员密集型”的申花队来讲,如何保证教练和队员的用餐安全,让他们花费了不少心思。
对于已经习惯了自助餐的教练和球员来讲,固定饭菜搭配的“分餐制”并不现实,毕竟球员来自天南海北,有人喜欢甜,也有人喜欢咸,口味很难统一。由于队员训练结束之后的“节奏”并不一样,球队管理人员也因势利导,根据球员各自的习惯安排不同的就餐时间。“比如说我们晚餐的时间是6点到7点,有人喜欢一到六点钟就吃饭,有人喜欢快7点的时候再过去,然后我们就做了个调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了一个时间表,确定前10分钟有谁去,第二个10分钟谁去吃,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10分钟,这样就能把时间错开,确保餐厅里吃饭的人数在控制一定范围之内了。”
除了错峰用餐,进入餐厅之前必须用洗手液洗手之外,俱乐部还对教练和球员提出明确要求,吃饭期间每张桌子最多只能坐两个人,而且不能面对面地坐,更不不允许扎堆聊天,不能出现以前那种一个人手机里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好多人围在一起观看的情况出现。“此前在阿联酋集训的时候,我们也是这么规定的,大家都非常理解,执行起来也比较自觉,这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
减少接触,健身房轮流用
除了申花楼之外,前年刚刚扩建的健身房,同样也是重点防护的“禁地”,除了一线队教练和队员之外,其他人一律不准入内。
考虑到球员刚刚经历了两周的假期,身体机能目前正处于恢复阶段,最近一段时间的训练当中,教练组安排了相当多的肌肉力量练习,其中绝大多数要在健身房内完成。虽然经过扩建之后,申花队的新健身房容纳全队二十几名球员一起训练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教练组会将队员分成几组,每个组都安排了不同的训练内容,避免多名队员同时聚集在一起。
除了近距离的直接接触外,由于健身房内的各种器械使用频率相当高,队员之间因为使用同一器械出现“间接接触”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所以作为日常“消杀”的重点区域,康桥基地的健身房很有可能也是被工作人员“洗礼”最多的地方。
训练饮水,也讲安全距离
按照队里的要求,队员进入健身房之前,都要用免洗洗手液进行消毒。
此外,训练期间的补水,队员除了要按照瓶身上面的号码拿自己的那一瓶之外,把水喝光之后才能把瓶子放到箱子里,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经常把喝了一口或者一半的水瓶混放在一起,跟队员一样,饮料瓶之间也要保持“安全距离”。
至于室外的训练,由于场地比较空旷,空气也能保持流通,再加上没有球队之外的人,即便队员之间有一定的密切接触甚至身体对抗,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