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日,医护人员抢救倒地不起的成都球友
本报记者 龚哲汇
在过去的五个月,国内业余足球场因为疫情原因陆续关闭。如今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相关的体育场所也有序开放。然而部分体育爱好者的身体状态还未做好准备,球场猝死事件频发,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3月19日,合肥一名中年男子在业余球场踢球时突然倒地不起,急救人员现场施救大约15分钟,后又将他送往医院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抢救,最终宣布死亡;4月12日,在武汉某球场进行的一场业余足球比赛中,一名球友因突发疾病倒地不起,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6月6日,一位52岁的成都球友在踢完球离开球场后,突然倒地不起,经急救人员抢救一个半小时,仍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对于这些球场悲剧,有业内人士表示体育爱好者应在剧烈运动前进行合理的恢复过程。因为疫情期间,多数人在家无法像过去一样维持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比赛。在身体状况尚未恢复的情况下,身体的机能肯定会有所下降,而此时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会导致神经兴奋难以克制,确实容易引起心脏和呼吸骤停的意外发生。
引起球场猝死悲剧的原因很多,包括当天运动时炎热的天气环境等。除此之外,体育爱好者本身的身体状态也是诱发猝死的原因之一,有的业余球员在熬夜看球后参加足球比赛,因为过度劳累产生了胸闷心慌、头晕乏力等症状,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其实这些正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一般来说,运动时胸口不适发生在身体左侧,一旦出现不舒服的情况,业余球员应立刻休息,并密切观察自己的心律和呼吸情况,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经过休息调整后,感觉还可以继续运动,那么之后也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计划运动强度。
足球作为一项混氧运动,比赛时经常有高速冲刺或跳跃等激烈动作,身体也会进入无氧状态。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球友而言,这些高强度的动作会增加基础性疾病的风险,如果平时不保持一定的有氧力量和心肺耐力联系,直接去参加足球运动将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平时不保持一定的有氧力量和心肺耐力,直接去参加足球运动将存在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