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日游泳季,总会有泳池之内“下饺子”的相关报道。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夏的沪上游泳场所肯定会让你觉得宽敞舒适了一些——根据相关规定,在疫情防控期间,游泳场所的人均游泳面积已由原来的2.5平方米/人升至5平方米/人。
说5平方米/人,这是一个数字上的概念,如何在现实场景中保障泳客可以切实地享受这一人均游泳面积,这责任就更多地落在了场馆方的肩上。
桃浦全民健身中心负责人杜康告诉记者,从泳池区域到更衣室,他们都按照规定有了具体的对策。“泳客来游泳,逗留时间最久的地方就是泳池。我们的救生员在巡视场内泳客安全情况的同时,现在还多了提醒大家保持安全距离的的责任。而在更衣室里,我们也有现场工作人员,他们也会适时提醒泳客保持安全距离。”
对沪上游泳场所来说,虽然目前疫情已趋缓,但落实防控物资、加强通风消毒、区分进出区域、泳客进出管理等工作仍需抓牢抓实。根据6月12日举行的2020年上海市游泳场所夏季开放服务工作动员大会上的官方信息,为了确保市民们能安全游泳,有关部门击出的是一套“组合拳”。
通风方面,室内游泳场所首选自然通风,或经常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场所,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同时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出入方面,游泳场所的入口处和出口处须得合理区分,并以醒目标识告知。泳客入场购票或接受检测时,场所工作人员要有效引导泳客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若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需科学佩戴口罩,包括前台服务员、保安员、保洁员等在内的场所从业人员应该佩戴口罩。
泳客游泳时,会使用到如毛巾等个人物品。市社体(竞赛)管理中心高危项目部负责人谢芳表示,就现阶段情况来看,还是更建议泳客在去游泳时自带个人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