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
先说说已经进行的这一轮比赛。申花3比2胜深圳佳兆业,恒大胜富力5比0,江苏0比0平鲁能,大连人1比1平河南,北京国安1比0胜武汉,石家庄2比2平青岛,上港4比0胜河北华夏,重庆当代2比2平天津泰达。
这些比赛的结果,基本上没有冷门,要说有点意外,那就是恒大胜富力、上港胜河北华夏的比分有点大。
高拉特到了华夏,过去在恒大的进球机器,就像是锈住了。只看见他在中场跑来跑去,偶然到前场,但是没有球,只能再回到中场。他在恒大拥有队友有力支持,但是在新球队里却看不到,不清楚是不熟悉新的位置,不熟悉新的打法,还是状态下降——也许这就是恒大放弃他的原因?
盛夏天比赛,对人的体能和意志力的确是个考验。第一轮打得还可以,不到一周后的第二轮,“球速”便下降明显。常常看到一方防守退到半场,进攻的一方慢慢推进,球在局部踢来倒去,周围的球员则站着看,这样的比赛场景,不要说欧洲联赛看不到,东邻两国的联赛少见,就是之前的中超比赛,也不多见。
这其中原因有很多,天热是一,比赛间隔短也是其一,空场比赛,缺少球迷助威,精神上不够亢奋也算是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得不说,那就是中超球员的身体,越来越重了。
身体一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急停、转身、回追,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速率。一些球员看上去就像扛着一包麻袋在场上费力地奔跑。
为什么会这样?许多球员看上去一个个膀大腰圆,体脂显然是超标的。
而一些球星如C罗、梅西、小罗,或者其他一些著名球星的身体,都没有那么的“圆润”。正常人的体脂率是15%-20%,男性运动员的体脂率是10%左右,而C罗的体脂率是惊人的7%。
如果说拿世界级球星来比较有点要求过高的话,那么比较一下我们的邻国J联赛和K联赛,那些日本和韩国球员的身体,个个都很精干。如果说比较成绩比我们好太多的东邻球员还不“客观”,那么看看我们自己的吧。中国球队水平比现在高的时代的球员如古广明、赵达裕、李富胜、柳海光、马林、朱波、郭亿军,或者更近的范志毅、李玮锋、李铁、杨晨……还有许多,看看他们,比较现在的球员,是不是重量都超过了他们的前辈?
这样肥硕的身体,怎么可能不慢?启动速度、变向速度、回追速度怎么快得起来?门前争顶怎么跳得起来?怎么可能不受伤?
中超球员的体重太重,已经不仅仅是本土球员的问题了。一些外援到中超,一段时间后,也都成了胖子。为什么?中超太舒服了,钱太多,训练可以不用太刻苦,生活可以不用太节制,比赛节奏太慢,无须努力就能混得过去,这便形成了中超的死循环。
中超真的太舒服了。中国足球要想改变,中超必须减重。说句不是玩笑的话,中超体脂如果减少0.1%,国家队成绩也许就能上升一点。
今后中超球员如果要加钱,是不是先测一下体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