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我在雷丁大学体验橄榄球文化 特色健身团队疫情后再启程
第A14版:校园体育 2020-08-17
华江小学“华之翼”教工广播操队再获特等奖

特色健身团队疫情后再启程

章丽倩

华江小学“华之翼”教工广播操队

对“好动”的申城市民来说,今年的8月8日是尤为特殊的一天。它不仅是我国第12个全民健身日,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大家对接下来的全民健身活动也升起了更多期待。而对华江小学“华之翼”教工广播操队的成员们来说,一路陪着他们建校成长、团队共建并相携着度过了疫情困难时期的广播操,则在这一天为他们在第三届市民运动会上揽回了新的荣誉。风雨过后再启程,这不仅是“华之翼”队员们的期待,也道出了更多市民的心声。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网课时期不放松锻炼

华江小学“华之翼”教工广播操队的获奖史有些与众不同,从建队之初至今,一路都是市级群众组赛事中的冠军专业户,还代表上海去全国赛场上争取荣誉。所以,当他们在九天前的第三届市民运动会990上海市第九套广播体操大赛中再获特等奖时,另一项荣誉也如期而至——赛事的十周年贡献奖。

与以往领奖时的感受不同,这回“华之翼”的领队李珊珊更多了一些风雨过后再见彩虹的感慨。“疫情让我们更加体会到锻炼的益处,也更加珍惜自由锻炼的机会。现在风雨过去了,希望上海的全民健身就像这夏日阳光般,也能更加灿烂。”在说这些话时,她的心里还浮起了几个月前的一些记忆片段。

因为是学校教工队伍,所以较之别的健身团队,“华之翼”的辐射范围先天便会更广一些——他们不仅个个都是广播操高手,还将广播操打造成了华江小学的特色,常年在市级学生组比赛中位居榜首。而在今年上半年因疫情而出现的居家网课时期,广播操更是起到了较以往更明显的提振士气、凝聚人心、阳光健体的作用。

李珊珊既是这支教工队伍的领队,也是华江小学的副校长。她告诉记者,网课时期他们请来镇文广中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和教工特别拍摄了两套居家广播操教学视频,还特别配上了分解动作的解说,这是让他们感觉学有所用并且还收获意外惊喜的一件事。

“那段时间,受居家条件限制,虽然网上体育课在努力开展,但因为运动时的声响是发生过邻居抱怨甚至投诉的情况。怎么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学生、教工和教工家属都能保持最基础活动量地动起来呢?后来我们一想,广播操正适合啊,动静比较小,对场地要求也低。就赶紧找专业摄影师和队伍骨干队员来拍了两套视频,一套给学生的,另一套适用于成年人。后来我们还把它推成了学生与教工间共同讨论、分享经验的话题,效果比预期中更好。”李珊珊介绍道。

十年练操凝出团魂 欣喜见证时代进步

广播操蕴含着一代又一代国人与体育相关的记忆,也正是在一个又一个“每天五分钟”里,很多人走过了不同的人生阶段。

今年既是华江小学建校的第十年,也是他们这支教工队伍参加上海市990第九套广播体操大赛的第十年,同时还是赛事创办的第十年。将这几个“十”聚合到一起,一定程度上,也正见证了上海全民健身事业在过去十年里的嬗变。

2011年全国开始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不过,在那个群众体育赛事类型尚未活泛的年代里,参赛者们很可能是报了名,心里也仍旧有些迷糊。“那年我们学校刚建校,包括校长在内的教职员工统共16人,听说有这比赛,就全体报名了。一支队伍正选队员12人,剩下的四人就当替补,以备不时之需,校长也全程一起训练。当时我们两套队服,一套是自购的,另一套还是跟其他学校借来的。结果没想到,我们在镇级和区级比赛里都拿了第一,然后去参加市级赛,又是第一。”领队李珊珊说,就是在这份机缘促成下,广播操成了他们学校的特色,而他们这支教工队伍也一路发展起来,从最初的16人壮大到了现在能同时组起四支队伍参赛。

若说一开始是沾了新建校员工普遍年轻、身体协调能力较强的优势,那在这十年里,随着市级赛舞台上的高手队伍越来越多,“华之翼”仍能笑傲的底气可就不仅是年龄,还得加上各种花下的苦功了。

“像这次市级比赛还有去年的全国赛,因为都可以用上暑假来进行特训,所以队里的外地老师都提前返回学校。既要防暑,也要场地够宽敞,所以我们暑假里集中训练的场地就设在学校食堂,连续特训好几天,每次都是一整天,还有专人负责拍视频纠错。以这样的面貌去参赛,拿好成绩也是应该的。”李珊珊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常年在市级赛中拿第一,还在去年全国“全民健身日”广播体操、工间操展演活动中,作为上海唯一的参赛代表,斩获最佳团队、最美领操员两项荣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