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市民运动会助推夜间经济复苏 上海首推体育消费券配送 钓鱼赛事要重启  既保仪式感也打安全牌
第A16版:体育生活 2020-09-07

钓鱼赛事要重启 既保仪式感也打安全牌

希望钓鱼赛事尽快恢复

“饵落萍初散,鱼惊荷暂开”,许多垂钓爱好者都期待,他们能早日于赛场上再度体验这番夏日情境。而在市钓鱼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奚宝琴的心里,她则考虑得更多。如何为3000多名会员做好服务,如何为下半年的赛事安全重启做好准备,如何用科技手段来为项目推广再加一把劲,如何将筹建中的垂钓体验区的潜力进一步激发出来……这些都写在了她的工作计划中。

智慧办赛早铺垫 磨砺以须待重启

2020年初的申城之冬,是一个“暖冬”。在农历春节前的最后一场市级钓鱼赛上,不少老钓客都觉得,这回的春假会比往年短。“天气偏暖的话,有利于我们春节后赛事的启动。”作为市钓鱼协会的副主席兼秘书长,奚宝琴介绍说,如今他们一整年的赛事活动,非以淡旺区分,而是旺季与更旺季。“去年40多场比赛,每个月都有,忙起来时一周要办两场。”

然而,就在协会与众会员期待“2020年更进一竿”时,变故突降——受疫情影响,包括体育在内的众多活动都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停就停到现在,有20多场我们原本计划好的赛事活动都取消了。”有感慨,有遗憾,但在沉淀情绪后,奚宝琴和她的同事们还是很快地为新计划忙碌起来。疫情趋缓后,赛事重启势在必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确保磨砺以须。而且奚宝琴认为,较之别的体育项目,沪上的钓鱼运动在赛事恢复阶段将拥有先天与后天两重优势。

所谓先天,很容易理解。钓鱼是户外运动,空气自然流通,且参与者竞技时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只需按官方指引将垂钓席的间距增大以确保安全距离即可。而后天优势就得归功于奚宝琴先人一步的布局思路了。

从2018年开始,沪上钓鱼赛事的不少现场环节都引入手机端操作。“像参赛者的现场签到、信息录入、垂钓位置的抽签,还有裁判的实时计分等,都已经做到可以在手机上操作。另外,我们对电子记分系统的引入也走在全国最前列,2011年就引入了,与中国钓协同步。”在奚宝琴看来,比赛现场可通过电子化及手机端操作的环节越多,参赛者之间及参赛者与工作人员间的直接接触就越少,安全性也就越有保障。

既要主打“安全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赛中如开赛、颁奖等具有仪式感的环节,市钓鱼协会也希望能保留下来。在为此做预案时,他们过往三年多的赛事直播经验便又有了用武之地。“直播还是要做下去,此前我们的观看群体已经做到了几十万人。等比赛恢复后,参赛者可以在垂钓席上通过手机实时观看开赛仪式,这样既保留了必要环节,也可有效规避人员在赛场内聚集的情况。”奚宝琴介绍道。

除了对赛事进行直播外,如今,市钓鱼协会对新媒体手段的运用还有了更多元的规划,比如在直播室内请专业人士来分享钓鱼故事和垂钓经验,又比如开展线上比赛等。

“疫情是考验,不过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段冷静思考的时间。像线上竞赛,虽说是疫情下的权宜之举,但也给了我们启发。一方面,在把钓鱼流程合理拆解后,新入门的人可以先从线上赛最基础的环节参与进来;另一方面,怎么把线上与线下更好地联动起来,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奚宝琴说道。

办大赛 推体验 进校园

多维度呈现“钓鱼大计”

垂钓之趣,口说难为凭,终究得体验过了才识滋味。为了在这上面下功夫,作为上海钓鱼界带头人的奚宝琴在自己今年的工作计划中添了一档重头戏——要在协会拥有使用权的楼下空地上搭出一片垂钓体验区。

“这是春节前就定下的事,被疫情耽搁了一段时间,接下去还得做起来。等改建完成后,这里可以是青少年垂钓启蒙的地方,也可以是新会员亲身实践的第一站。”与钓鱼项目打了三十年交道的奚宝琴,她最是知晓实战体验对发展基础爱好者群体的重要性,而拥有一片近在身旁的体验区正是她多年来的心愿。“比起普通的垂钓鱼塘,体验池的面积虽小,却更适合初学者,对儿童来说也更安全。”

目前,市钓鱼协会的个人会员数有3000多人,会员垂钓俱乐部62家,去年办赛场数超过40场,且每年都有大赛。比如,中国垂钓电视直播精英赛(FTT)便是于去年第一次来到上海。不过,为了项目能长远健康地发展,增加基础人口依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奚宝琴说,待垂钓体验区建成后,她与同事们多年来的另一个心愿也会增添一份达成的可能。“让垂钓走入校园,让孩子们也有机会喜欢上垂钓,我们一直有这个想法,不过以前就是苦于缺少适合的场地。等体验池建好后,我们希望能联合体育和教育部门,一起来推进这件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