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短讯 南汇新城打造风筝特色社区 市民运动会上演“国际对话” 宝山区打造全民健身赛事体系
第A13版:上海体育 2020-10-19
既扎根本土又联通中外

市民运动会上演“国际对话”

章丽倩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海有不少国际大赛都遇上了停办一年的特殊情况,从国门外远道而来的运动员和观赛群体少了。与此同时,在申城全民健身的舞台上,扎根于本地的中外交流却基本未受此影响,而是继续茁壮着,发展着。

来自英国的12岁少年杰瑞米是复旦附中国际部的一名学生,当他四年前随来沪工作的母亲一同来到新环境时,已经接受了网球启蒙。在进入上海的学校就读后,杰瑞米将这项爱好保留并慢慢培养了起来。现在,除了跟同学、跟网球俱乐部里小伙伴们一起打球外,他又多了一个与更多人切磋的机会——在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网球联赛暨“勾勾运动杯”上海中外青少年网球团体赛上以球会友。

在这片赛场上,来自上海24所网球特色学校和沪上双语和国际学校的小运动员隔网相对,竞逐沪上青少年网球校队的最高荣誉。

杰瑞米说,他最喜欢10月的上海,原因不仅是这时节秋高气爽,还因为10月是上海网球大师赛的惯例档期。受全球疫情形势影响,今年大师赛停办一届,这让他觉得有些遗憾。“听说去年的比赛(上海中外青少年网球团体赛)是在大师赛的举办场地旗忠(网球中心)里进行的。希望未来我也能有机会去那里比赛。不过这次能来参赛我也很开心,因为有机会和许多练球的同龄人一起比赛。”

据了解,今年该项赛事的签位相比去年翻了一倍,小学组和初中组各12支队伍,每组6人,参赛的运动员都是各学校和俱乐部经过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今年的大师赛未能如期举行,上海中外青少年网球团体赛的赛地也因此从旗忠网球中心改为了卢湾网球馆。“平日里周一到周五的上午,球场上大多是老年球友,到了下午放学之后的五小时,就属于我们俱乐部的青少年运动员。上至90岁,下至四五岁,这片场地总是热气腾腾,全年无休。”卢湾网球俱乐部负责人蔡伟泳介绍道。

当网球场上的青少年们在以球技切磋、以不同语种交流时,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的市民滑冰赛也开启了报名通道。在这里,不限国籍,不限年龄,只要你有一颗爱好滑冰的初心,就欢迎前来一试。除了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组以外,此次比赛还特别设置了未来之星组(2014年7月1日之后出生)和幼儿组(2012年7月1日之后出生)。

对有意参赛的外籍滑冰爱好者来说,他们只需在报名时进入“非身份证报名专区”,即可找到自己的“参赛跑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选手在市民滑冰赛中有好的表现,就有机会获得第三届市民运动会的总决赛名额。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