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打造上海足球民间会客厅 上海体育社会组织快速发展
第A16版:体育生活 2021-01-18

上海体育社会组织快速发展

无论是市民运动会,还是城市业余联赛,抑或别的赛事平台,在上海体育改革的发展之路上,在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体育社会组织成为了办赛主体,成为了共襄盛举者。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组织还将有哪些发展规划呢?从上海市体育总会第九届执委会(主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和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就传来了更多的消息。 专题撰稿本报记者章丽倩

每万人0.59个体育社会组织

数量增加能量大跃升

政府部门“大包大揽”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社会体育组织逐步上轨,进入快速发展期,这是中国体育改革的一项成果。具体到上海,《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一组数据很是醒目。

截至2020年底,本市市区两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体育社会组织共1437家,每万名常住人口体育社会组织数量为0.59个,其中市级体育社会组织150家,区级体育社会组织约12787家。新兴运动体育社会团体兴起,冰雪运动、橄榄球、铁人三项、旱地冰球等一批新兴运动项目体育社会团体不断涌现;名人效应逐步显现,李秋平、孙海平、诸韵颖等一批知名体育人士相继发起成立俱乐部;文化及产业研究方面新增棋牌文化、上体运动与健康两家研究中心。

在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增加的背后,还有更引人注目的能量大跃升。这其中,既有社会体育组织应时代大潮而被“逼”出的能量,也少不了市体育总会的“修桥铺路”。“十三五”期间,市体育总会提出“三个一批”(重点扶持一批、改革调整一批、整改注销一批)的改革实施路径,有效地开发、配置和利用资源,激活体育社会组织力量。

在培养扶持方面,市体育总会连续三年开展实施《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专项资金奖励意见》,累计奖励总额2485万元(2017年-2020年),体育社会组织覆盖率达22%,“以奖促建”调动了这些组织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

申城素来少冰少雪,却有一个市级冰雪运动协会,并且在2020年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专项资金奖励获奖名单上,它还成为了三家“优秀赛事奖”的获奖单位之一。市冰雪运动协会的前身是市滑冰协会,在北京冬奥会与体育科技发展的东风下,近年来申城雪上运动兴起,协会原有业务范围已不能满足冬季运动项目发展需要。故而在2018年11月更名为市冰雪运动协会,为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基础,聚拢了人气。

而对老牌协会市乒乓球协会来说,它也正努力地在传统基础上开发新契机——于去年11月举办的上海首届手机乒乓球挑战赛便是该协会的一次新尝试。手机乒乓球挑战赛是市乒乓球协会旗下各项创新比赛中最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全新赛事,它打破了传统乒乓对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束缚,使乒乓活动更容易进入那些缺乏较大空间的社区、楼宇乃至家庭。

迈入“十四五”瞄准新定位继续转型

“建设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之城”,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去年11月印发的《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中,这条内容被列在了主要任务的第一条。那么,如何才能“建设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之城”呢?体育社会组织在其中大有可为。

上周六,上海市体育总会第九届执委会(主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和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上,就对《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后简称《规划》)进行了解读。

2021年,是上海体育“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体育社会组织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新时期,体育社会组织要把握“推广运动项目、服务会员群体、培养后备人才、传播体育文化、促进行业自律”的新职能定位。

该《规划》提到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围绕建设健康上海和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从小体育向大体育、从体育向“体育+”,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本形成具有上海特点、有发展潜力、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运作规范、功能完备、符合国际体育惯例的组织体系,社会化、实体化、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成果不断巩固,成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生力军,建造适合新时期发展的体育社会组织生态。

在申城各类体育赛事及活动中,体育社会组织所承担的戏份已越来越吃重。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市体育总会及所属市级体育社会组织共参与和承办了市级以上赛事活动1358次,其中全国性以上赛事活动665次,包括国际赛事280次、全国赛事385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