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立春,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打春牛”习俗。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据说自西周时期就已兴起,并历代沿袭,到了唐宋尤盛,至今这一习俗已保持了3000多年。“打春牛”也叫“鞭春”,因为具有策励春耕,象征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安康吉祥的含义,“打春牛”也成为民间喜庆新春、聚会联欢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盛行至今。
而今年,由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举办的“全家一起打春牛——2021新春打卡运动”为市民提供了一次别样的“打春牛”体验,足不出户乐享健康生活。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李一平
传统文化碰撞亲子运动 塑造全新海派体育文化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寒假和春节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又有所不同,不仅原本习惯的旅行、度假难以实现,平时一到寒假就风风火火的各类冬令营、训练营活动也基本不见了踪影。在居家抗疫的同时,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刚需却没有减少。在鼓励“就地过年”“居家过年”的牛年春节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有序、健康的寒假和春节,让孩子既玩得开心,锻炼了身体,又能在玩趣中不失过年气氛,了解更多的中国民俗文化则成了不少家长的烦心事。
除了传统的弄堂游戏、九子文化等运动外,如何让体育活动与传统活动相结合,成为了近年来相关方面探索的新方向。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就遵循传统+体育的模式,共同推出了“全家一起打春牛——2021新春打卡运动”,通过线上运动打卡,让沪上众多亲子家庭过上一个快快乐乐、非同凡响的新春佳节。
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亲子活动的寓教于乐作用是任何培训班都取代不了的。据了解,活动将以中国年俗为线索,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这23天里,通过全家每天完成一个家庭运动,孩子给家长送出一份运动红包,家长为孩子讲述一个中国年俗故事的方式,以上传运动视频线上打卡的形式,为全市亲子家庭送上祝福。通过让全家一起运动,满足孩子需要的父母陪伴的同时,也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出自豪感、归属感。
据主办方介绍,为了让这次特殊的“打春牛”活动深入社区,主办方还携手宝山区体育局、花木街道办事处、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等单位一起参与,借助“打春牛”活动,让居家过年、就地过年的亲子家庭在锻炼身体,居家防疫同时体味浓浓的中国年味。
借此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让在上海过年的亲子家庭逐渐养成居家锻炼的习惯,真正使其成为别具海派风格的体育新风俗。
全家过一个“运动春节”
通过“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微信,市民可以直接参与这次的线上活动。从腊月二十三(2月4日)开始,“全家一起打春牛2021新春打卡运动”共设计了适合亲子家庭全家一起运动的23个家庭运动动作。为了督促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参与锻炼,还甄选了23个运动大红包。
每天,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都会从线上接受任务和红包,开始一天的任务完成,并于当天24点前上传15秒视频到打卡平台,记录新春亲子家庭运动之路。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鼓励大家线上打卡,一是激励孩子每天坚持运动,让家庭运动成为一种常态;二来也是抗疫防疫的需求,以及由此触发的新型运动形式。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鼓励亲子家庭发挥更多的想象和无限的创意来丰富亲子家庭运动。未来,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也会力争探索更多创新的青少年体育运动形式,拓宽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广度。
为了鼓励更多家长和孩子参与“打春牛”,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还准备了丰厚的礼品,连续打卡23天的亲子家庭将获得运动魔盒一份。另外,还有每天的“积分攒攒攒”活动,若连续打卡23天且总积分排行榜位列前三的亲子家庭,还将获得迪士尼亲子套票一份。
不一样的牛年,不一样的过法。随着大家对抗疫防疫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居家过年、就地过年这一过年新方式也开始逐渐适应。而“打春牛”这一新颖的新春打卡运动,将运动与年俗文化、互联网运动等诸多形式结合在一起,无疑将吸引更多在沪过年的亲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