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更多俱乐部用理性方式共同创造好的足球环境,为优秀运动员提供稳定的平台,联赛的虚火才能逐渐消退,中国足球的职业化之路也才能少一些坎坷与意外。”引进吴曦后,申花再一次受到了来自央媒的表扬,这已是半年来的第三次。
对于一家俱乐部而言,每年转会窗口的支出占据了整个赛季投资相当大的比重。更不用说在限薪令、限投令没有出台的年代,各家俱乐部竞相烧钱引援,更是成了中超狂欢日。这不禁让人联想起最近已经成为破圈话题的基金——投资的整体热度很高,一片红火的光景,好像谁没有赶上这趟疾驰的列车,谁就与致富无缘。诚然有人在投资热潮中获取收益,就像广州队、海港队以及江苏队先后取得联赛冠军,但更多盲目跟风的人却成了这场浪潮中的“韭菜”,不仅一无所获,甚至还落得人财两空的窘境。
在投资学中,人们将自己在清醒认知的情况下做出的被动投资称之为“消极投资”。这类投资的目标并不是获得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巨额收益,而是只需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即可。回到足球范围内,俱乐部要对整体大环境有清楚的判断,同时对于俱乐部的能力也有认识,在这基础上稳步进行提升。除此之外,球队引援还具备着普通投资所没有的特殊性,即名额额度上的限制。只要有钱,投资人可以选择无数个项目,但一家俱乐部只能注册五名外援,如果选错了人,看似多了一个球员,真到了比赛时却是少了一个选择。
从申花近两年的引援思路来看,俱乐部早已判断到“烧钱投资”对成绩的提升作用并不长远,只有合理冷静地投入,才能帮助球队稳步提升战绩。像去年针对中后场位置,引进姆比亚、冯潇霆、温家宝和曾诚,申花的防线有了显著的提升。今年在巩固后防的情况下,再引进阿德里安和巴索戈,针对性补足进攻短板,这比盲目堆大牌更加有效。而这些引援能将申花的进攻线提升到什么水平,还要看主教练崔康熙这位“大厨”如何搭配料理。但现在值得肯定的是,坚持冷静精准的投资思路,是申花能长期保持健康运营状态的秘诀,更是目前大环境下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