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日晚,李雯雯以绝对优势获得东京奥运会举重女子87公斤以上级金牌,为中国夺下第29枚金牌。加上当天下午汪周雨成功拿下举重女子87公斤级冠军,以及7月31日“不老军神”吕小军用男子81公斤级冠军为男举完美收官,中国举重队本届奥运会共收获7金1银,夺牌率达到100%。
随着李雯雯将女子举重87公斤以上级金牌稳稳收入囊中,中国举重队以7金1银的成绩完美收官,突破了单届奥运会举重队五块金牌的最佳战绩,在日本东京向世人彰显了中国力量。
摘金不解渴,纪录成标配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薛思佳
以领先第二名37公斤的方式,站上最高领奖台,李雯雯的比赛进程似乎成为了中国举重队在东京奥运会上的缩影,展现了震惊世界的统治力。
在女子举重49公斤级选手侯志慧为中国举重队打开“金牌账户”之后,中国举重队便成为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夺金主力。“我为我们的队员感到骄傲,确实展现出了我们的训练水平和备战水平,展现了举重项目的团体力量。”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直言,在过去五年时间里,举重队伍和其他运动队一样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困难,尤其是国际举联对奥运级别的调整,对运动员们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给队伍的备战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最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面对疫情,我们妥善应对。通过队内比赛、队内活动、出去转训等方式,想方设法调整运动员的状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国举重队让人赞叹的不仅仅是7金1银的的成绩单,八名运动员在决赛中展现出的竞技状态和水平同样值得称道。根据统计,中国举重队此次一共有六人次创造16个新的奥运会纪录,一人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实力可谓傲视群雄。“我挺举192公斤失败之后,我直接要了198公斤。对我来说,192公斤和198公斤没有区别。我对拿金牌都不是很兴奋,我就是想破世界纪录。”作为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73公斤级冠军,石智勇在最后一举成功举起198公斤,从而以364公斤的总成绩,打破了自己在2019年世锦赛上创造的世界纪录,“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和实力破纪录,如果不破就会留下遗憾。本来奥运会是四年一届,这次是五年,苦苦练了五年,就要展现最好的自己。”
实力破圈 “名场面”不断
侯志慧的“抓举保温杯,挺举风油精”、李发彬的“金鸡独立”、谌利军的“绝地反击”……在东京奥运会的举重赛场,抢尽风头的中国举重队留下了诸多名场面,用不可撼动的绝对实力圈粉无数。
提及圈粉,37岁的吕小军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有着“军神”美誉的吕小军,因为一身健硕的肌肉,在欧美健身圈内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据统计,吕小军在国外社交媒体的累计粉丝达到千万;一条简单的训练视频,最高播放量可以达到400万,足以可见他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吕小军成功成为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81公斤级冠军之后,当值裁判拿着三、四张白纸向其索要签名的画面,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转载和热议。
除了成为奥运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举重冠军之外,还有一项分量十足的头衔,或许在不久后的某一天将写在吕小军的荣誉簿上,“我还在等待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冠军,在等待国际奥委会的处罚决定。”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吕小军因为体重劣势屈居亚军,但当时问鼎的哈萨克斯坦选手拉希莫夫在日前被查出涉嫌兴奋剂违规,有可能被处以剥夺金牌的处罚,这意味着吕小均有望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位拿到三枚举重金牌的运动员。
除了吕小军之外,石智勇、李发彬、谌利军,甚至是没有出现在奥运赛场的田涛、杨哲等中国举重运动员都是欧美健身圈颇受追捧的存在。在国外的一些健身房内,四处张贴着中国举重运动员的海报及播放着他们训练的视频,这些黄皮肤的大力士成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力量的窗口。在石智勇夺冠之后,有国外粉丝将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C语言”印在了T恤上,表达对偶像的支持,而李发彬一些略带搞笑和幽默的发言,让大家看到了运动员场外开朗外向的一面。
冠军背后,写满艰辛
李雯雯:为爷爷破纪录
随着中国举重队走上奥运舞台的中心,每一块奖牌背后的故事愈发让人对他们肃然起敬。“每个运动员都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表现出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这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点评了每一位参赛队员的表现,特意点名了唯一获得银牌的运动员廖秋云,“她充分发挥了水平,赢得了对手的尊敬。我们也没有什么遗憾,对手确实发挥了超高水平,回去以后只能继续强大我们自己。”
侯志慧和谌利军的经历,或许可以成为廖秋云继续前进的动力。作为里约奥运会的失意者,他们没有选择放弃,坚守了五年,终于在东京圆梦,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跟教练拥抱的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就哭了。”五年前临阵被换的侯志慧,此次特意穿上了里约奥运会时期的队服参赛,“我觉得自己带着2016年的信念,我也终于穿着这件队服实现了梦想。”
伤病,是举重运动员在备战奥运期间,不可避免的“头号敌人”。“谌利军在去年10月份的全国锦标赛上把自己右手的肱三头肌拉断了,到今年4月份才复出。吕小军的年龄比较大,身上伤病比较多,所以他们每天要保证一个半小时的治疗。”中国举重队的医务组组长高顺说道。
除了伤病,其他不可预知的因素,都在不断挑战着中国举重队的每一个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于李雯雯而言,因为爷爷的不幸离世,她在2020年曾经度过了非常艰难的一段时间,以至于她在全国锦标赛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方式夺冠后,忍不住失声痛哭,“我答应过刚过世的爷爷,要为他破纪录。”据李雯雯透露,爷爷生前的另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她拿到奥运会冠军。凭借着碾压式的绝对实力,李雯雯用一枚金牌告慰了爷爷的在天之灵。
为了应对国际举联对奥运级别的调整,女子举重76公斤级世界冠军汪周雨升级成为87公斤级的选手,这要求她必须增长10公斤的体重。“我是真的吃不下,可吃不下也得吃,必须得吃,否则体重就上不去。”据汪周雨透露,在增重的过程中,她每天要吃五顿饭。当美食变成任务时,它就不再是佳肴,“最开始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一度我自己对此也挺排斥,直到后面看到自己不断取得进步,才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走了过来。”
“不会骄傲,目标已经瞄准巴黎”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备战东京奥运会的队伍。在国际举联要求满额参赛的中国举重队,通过参加亚锦赛“激活”奥运资格的情况下,队伍不仅尽遣主力,主力保障团队也倾巢而出。在这场被誉为奥运选拔赛的亚锦赛上,有六名运动员在“内部竞争”中脱颖而出,拿到了宝贵的奥运入场券。
此外,在运动员们的安全保障方面,中国举重队同样进行了细致周到的后勤保障服务。在队伍抵达东京之后,繁琐的防疫工作并没有给队员制造任何慌乱、焦虑的情绪,“这一切我们都提前演练过,而且有些防疫措施更加优化了。队员们对于防疫步骤都烂熟于心,成为日常习惯。所以,我们能够更专注于比赛本身。”中国女子举重队领队王欣说道。
中国举重队为什么总能赢?面对这一问题,侯志慧说出了两个字:“团结”。在完成了自己的比赛任务之后,她和其他人组成了“冠军拉拉队”,为队友们加油打气,成为了举重赛场一道亮丽的风景。此外,在科技助力方面,中国举重队的科研团队在营养、康复、体能、技术分析、心理和生理生化的监测等方面给运动员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每块金牌、奖牌都承载着这些幕后英雄的心血。没有这支团队,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成绩,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周进强还不忘提及教练组妙到毫巅的战术,“我们在战术方面,计算得更加精确、精准。我们能更好地处理好抓举和挺举之间的关系、开把和加重的关系,更好地预测对手会举出的成绩,以及我们怎么应对,所有这些工作我们做得比较细、比较到位。”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按照体育人的传统,我们的队员也不会骄傲,不会沉浸在这七金一银当中,他们将踏上新的征程。”三年后的法国巴黎,这支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队伍有理由让我们期待更多。
2020东京奥运奖牌榜
排名 国家/地区 金 银 铜
1 中国 32 21 16
2 美国 24 28 21
3 日本 19 6 11
4 澳大利亚 14 4 15
5 俄罗斯奥组委 13 21 18
(截至2021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