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闪耀东京  上海裁判展英姿
第A15版:上海体育/新闻眼 2021-08-30

闪耀东京 上海裁判展英姿

吴钧雷

郭蓓

马俊婷

张亮

怀佩炘

奥运裁判

老骥伏枥·新人辈出

■编者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上海体育正用一波又一波的创新举措,为申城市民带来更多体育新体验、新服务。《东方体育日报》每周推出上海体育“新闻眼”栏目,通过解读、分析、评论、综述为读者“换一种方式”看上海体育:我是你的眼,带你领略上海体育的精彩无限。

在刚刚过去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交出了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总计88枚奖牌的境外参赛最佳成绩单。与奥运健儿的表现交相辉映的,还有出现在各片赛场上的中国裁判和技术代表,他们同样很好地展示了中国的形象。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吴钧雷

元老裁判五征奥运

郭蓓成为我国首位奥运会技术代表

结束了东京奥运会工作后,上海市体育局原副局长、巡视员郭蓓以国际箭联技术代表的身份再次前往日本,参与到东京残奥会的工作之中。

作为“五朝元老”,技术代表是郭蓓的新身份。与以往的裁判身份相比,郭蓓觉得,这一回自己最大的不同就是从以往专注于执裁工作本身,到这次需要以更细致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赛事项目。“技术代表要负责的事情有很多,小到一张靶纸、一份班车时刻表,大到在技术层面对整个场馆的布置、对赛事的安排与调整,都要考虑在内。”

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原因延期一年,在开幕前大半年的时间里,围绕防疫展开了一系列准备工作,由此郭蓓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最麻烦的是,今年上半年全球疫情出现反复,英国、印度等地是疫情重灾区。“这意味着,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被检测出阳性。而作为技术代表,我们要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预案。”郭蓓说。

除了疫情,东京奥运会开赛期间“突然到访”的台风,也为射箭赛事的筹备工作增添了不少麻烦。“面对台风,我们不得不调整比赛日程,这是一项涉及到很多人的庞大工作。我们连续开了三次会,所有的相关部门聚集在一起,讨论各种方案,确认最终的日程安排。”令郭蓓感动的是,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大家团结一致,分头行动,圆满完成了赛事任务。“这也是本届奥运会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奥运会除了更高、更快、更强,如今显得更团结了。”

在郭蓓看来,中国裁判在奥运会上不断露脸,证明中国体育的力量在逐步壮大。“如今,国家越来越强大,中国形象在国际上越来越好,这给了我们更多的舞台与展示机会。”她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中国裁判有机会在奥运会赛事中执裁,“高水平裁判不仅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我们中国体育的风采,同时也能推动相关运动在国内更好发展。”

提升话语权

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同运动员一样,裁判员也是体育赛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京奥运会的转播镜头里,裁判员看上去虽然不如运动员耀眼,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同运动员一样,能够登上奥运会舞台对于裁判员而言也是无上荣耀。为此,他们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身于各个国际赛场上,不断露脸、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具备执裁奥运会的能力。

体育是城市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东京奥运会,上海健儿收获了五枚金牌,创造了历届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同时,上海愈加注重裁判员及国际技术官员的培养。此次东京奥运会中,就有六位来自上海的技术官员和裁判员,分别是射箭项目的郭蓓、马术项目的怀佩炘、水球项目的张亮、现代五项的钱震华、游泳项目的季荣康和空手道项目的马俊婷,这也是上海相关比赛技术官员和裁判员参加历届奥运会人数较多的一次。这些成绩凸显了体育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塑造上海城市精神的显著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向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助力中国体育强国建设。

中国要想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裁判判罚水平的进步不可或缺。如今奥运会上的中国裁判员身影越来越多,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各项体育赛事中的话语权。水球裁判张亮对此表示:“话语权能够让裁判在国际赛场上有更深入的参与度和更大的影响力,而裁判的执裁经验也能够对国家队备战国际赛事提供帮助和借鉴。”

作为资深裁判,感受到中国体育力量不断壮大的同时,郭蓓对于“世界体育领域拿到话语权”有着更深的理解。她认为,在裁判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有更多中国人能进入国际体育组织的组委会层次,显得很有必要。“在国际体育界,要想拥有话语权,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我们能不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参与到规则修改与制定、器材认定、赛程改革等方面的决策中,学会从安全性、技术性、观赏性等更高的层面看待体育赛事。”

新秀辈出,中国裁判走向世界

水球项目的张亮、马术项目的怀佩炘和空手道项目的马俊婷都是第一次参与到奥运会的裁判工作中,对于他们而言,这是同世界顶级裁判交流的好机会。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国家协会的支持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裁判中的佼佼者,且在各类大型国际赛事中执裁,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国际口碑,这也是他们能够入选东京奥运会裁判名单的原因之一。

在东京,张亮第一次担任奥运会水球项目的裁判,先后执裁了四场比赛,其中有两场是主裁判。“身为裁判员,我们和运动员一样珍惜国际赛事机会。在展现中国裁判风采的同时,我们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执裁方式与规则理解,这对于中国的水球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在没有执裁工作的日子里,张亮并没有闲着。他每天都泡在赛场长达10小时,观看每一场比赛,学习欧洲顶级裁判的执裁过程。

奥运结束返回中国的第一天,张亮就写好了经验总结,并且希望能运用在下个月举行的陕西全运会上。他说:“我希望把我看到的、学到的、理解的东西和国内很多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沟通,让中国水球赶上世界水平。”

和水球情况类似的,还有马术。作为欧洲国家的传统优势项目,如今在奥运会这样的最高级别赛事上,马术赛事中不仅出现了更多中国运动员,怀佩炘作为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技术官员加入到了赛事监督的工作中。

负责东京奥运会马术项目的109位技术官员,被分为技术代表、裁判团、赛事监管、兽医和路线设计师五类,其中怀佩炘所在的赛事监管团队约有50人。在赛事监管方面,怀佩炘目前取得了二级资质,最高级别是四级。对此她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马术赛事监管工作。能够在奥运会这样世界最高规格的综合型赛事中担任技术官员,对我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好消息是,在中国境内举办的马术赛事越来越多,级别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环球马术冠军赛增添上海站,这是全球最高级别的五星级赛事。怀佩炘认为这十分有利于马术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办赛水平高,对于在参赛、办赛、判赛方面的推动是全方位的,不仅能让运动员快速提高,也能让技术官员和裁判员受益多多。”

随着空手道第一次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中国空手道裁判得以有机会来到梦寐以求的奥运会舞台。来自上海的马俊婷作为东京奥运会空手道裁判队伍中唯一的中国人,过去五年,她一直在为“奥运梦”而努力。除了辗转世界各地执裁奥运积分赛,疫情期间她在家中反复练习空手道裁判培训中要求的手势与口令,确保自己的动作和其他裁判完全一致。

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世界空手道联盟主席说的:“一个运动项目在奥运会上是要展现给全世界看的,这个形象不仅由运动员塑造,也需要裁判员的风采展示。”为此,疫情期间她在家中坚持体育锻炼,减重15公斤,在奥运赛场上显现了良好的中国裁判形象。

东京奥运会上,马俊婷在女子个人型金牌赛上担任“一号裁判员”,亲口宣告了历史上第一枚空手道奥运金牌的归属。这是一个足以载入历史的奥运瞬间,时至今日她仍然会时不时地翻看那一段视频。“站在那个舞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能感受到一种很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