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革命烈士鞠躬
诵读英烈名字
英烈坑
铭记是最好的缅怀,传承是最深刻的致敬。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当天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组织百名会员赴龙华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作为后人,我们更应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汲取奋勇向前、续写辉煌的精神力量。
本版图文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敬献花篮 诵英烈名
深刻缅怀革命先烈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时隔一年,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会员们再次来到龙华烈士陵园,参加“人民不会忘记”主题祭扫活动,在烈士纪念日当天缅怀革命烈士先贤。自2016年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开始组织祭扫活动开始,今年已经是第六年精武会员参与烈士纪念日祭扫活动。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祭扫活动的地点放在了新开放的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区域,该区域主要包括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下称“就义地”)和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1927年至1937年,国民党当局在此相继关押近万名革命志士,公开或秘密杀害近千名共产党人,包括罗亦农、杨殷、彭湃、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等一批党的早期领导人以及“龙华二十四烈士”等。
“罗亦农”“杨殷””彭湃”“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在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现场庄严肃穆,礼兵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参与祭扫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员面向龙华墙,向革命烈士三鞠躬,齐声诵读龙华墙上刻有的77位英烈名字。
在龙华烈士陵园,长眠着一大批为革命壮烈牺牲的共产党人,龙华墙旁,就是“龙华二十四烈士”牺牲的“英烈坑”:1931年2月7日深夜,国民党当局在原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秘密杀害林育南、何孟雄等“龙华二十四烈士”。1950年3月22日,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函给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求查找“龙华二十四烈士”遗骸。同年4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据多方提供的线索,在此处挖掘出18具完整遗骸和部分碎骨,以及脚镣、手铐、绒线背心等烈士遗物。
时间虽已过去90年,但仍能感受到“已拚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首《狱中诗》中的豪迈悲壮之情。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副会长薛海荣表示,组织精武会员每年祭扫英烈,就是希望大家像革命先烈那样为着中华人民的复兴而努力奋斗。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口号精神,激励当代青年人,传承精武精神。
献花精武先贤陈延年
“爱国”是精武文化的灵魂
在结束了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的祭扫活动后,百名精武会员又来到了烈士墓区,为长眠于此的精武会先贤陈延年烈士献花,并告慰他:精武精神仍然传承在青年人中,并继续将这份爱国情怀传承下去!
如今,很多人对精武会的印象往往是港剧塑造的“精武门”,好像精武会里的人都是一些打打杀杀的武夫。其实,真实的“精武会”是海派文化土壤里养育滋润的一种中华武术精神。其中,贯穿始终的是爱国主义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介绍,“精武”二字中,所谓“精”,指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就如同后来一首歌所唱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力雪国耻,扬我国威,这就是精武精神文化内涵之精髓。所谓“武”,指的是一种物质力量。“精武精神”是那时的上海在民族危难的重要时刻,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擎起的一面振奋民族精神、弘扬中华国威的旗帜。
在中国共产党人中,也不乏精武会会员的身影。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陈延年,他是陈独秀长子。1915年,考入上海法语学校专攻法文;1917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科;1918年12月,加入上海精武体育会,会员编号696;1919年12月下旬,与弟弟陈乔年受上海精武体育会会长霍守华资助赴法国勤工俭学。
此外,精武会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进步人士。比如,1919年担任上海精武体育会会长的朱庆澜将军(1874-1941)。1933年初,朱庆澜以东北义勇军后援会会长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的双重身份,多次奔赴热河前线。1934年夏,由朱庆澜及其好友马德建、司徒逸民、龚毓珂等集资创建的中国电通影片公司成立,共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四部享有盛名的影片。特别是朱庆澜出资赞助拍摄的抗战电影《风云儿女》,其主题歌集合了田汉与聂耳两位大家作词作曲,本来影片中的主题歌并没有确定歌名,只是写了“进行曲”三个字,朱庆澜将它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不朽的歌曲如今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薛海荣说,如今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职责更多的是为当代青年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好“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未来,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还将继续组织更多红色活动,帮助更多青年人了解“精武文化”。
精武小会员参与祭扫
一个最好的“红色课堂”
在9月30日参与“人民不会忘记”主题祭扫活动的百名精武人中,除了来自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各个中心、站点的个人会员外,还有一批特殊的小会员,他们就是来自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团体会员临汾路小学的十几名小学生。
跟随着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小小精武人”一同完成了祭扫仪式,诵读了英烈名字,并前往烈士墓园为精武会先贤陈延年烈士献花。比起在平时课堂上所接受的红色主题教育,这次在烈士纪念日当天参与祭扫活动,更让烈士们的事迹和名字深刻在了他们幼小的脑海中。
龙华烈士陵园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的忠魂广场,园方还特意“种”上了一棵“生生不息”的桃花树。树上,挂着寄语,收信人是长眠于此的烈士,寄信人是今天的年轻人,他们的落款——“来自新中国的新青年”“21世纪新青年”“永远爱你们的青年”“共产主义接班人”“一个生活在你们曾经为之奋斗的美好时代中的青年”……
来自临汾路小学的孩子们,也一同落笔,用尚还稚嫩的笔画,写下对烈士们的寄语。有一名孩子如此写道:叔叔们辛苦了,我们会好好努力,继续将祖国建设成你们期望的样子!字里行间,一颗爱国的种子已经悄然发芽。
“最好的纪念是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坚持每年组织烈士纪念日祭扫活动,就是希望不断地提醒精武人,不仅要铭记革命烈士做出的牺牲,也要时刻谨记自身的责任,继续以奋斗的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