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上海市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
第A16版:体育生活 2021-12-13
体育场地面积如何“无中生有”?

上海市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

章丽倩

从2015年到2020年,根据官方数据,本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1.76平方米增至2.35平方米,并且依照《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这股涨势将继续保持,到2025年,该项人均数据计划达到约2.6平方米。

在世人皆知申城寸土寸金、可供用地少的情况下,这些每年都在增加的体育场地面积到底是如何被“无中生有”的呢?从市民们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中,从《上海市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其实就能找到不少答案。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15分钟”神奇密码

实事工程中的举步可就

在围绕社区体育场地而展开的故事中,上海已经拥有一个经历了时间考验的典型样本。

自2004年开始运营的徐汇区康健社区体育公园是本市首家社区体育场,在经过多年打造与完善后,如今它已可满足不同年龄群体差异化的全民健身需求,日均服务居民约3000人次,年服务十万余人次。在占地1.3万平方米的康健社区体育公园里,年轻人相约、家长带着孩子、年长者相携抑或陪着第三代而来的画面日日可见。而在他们口中,“就在家门口”“各个年龄段都适合”“方便安心”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种描述。

考虑到申城可供用地的现实情况,这个社区体育公园的模板或许无法大范围复制,但在市民们的近身处,举步可就的健身便利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

2021年虽尚余尾声,但已有部分区交出了“成绩单”。杨浦区在今年新建改建了5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2条市民健身步道、3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普陀区在2021年中新建改建了市民健身步道12条、市民球场5片、市民益智健身苑点45个、市民健身房4个(其中3个更新部分器材),并新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个、亲子运动场地1片。2021年,崇明区新建改建9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5条市民健身步道、10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

近些年,无论是市民益智健身苑点,还是市民健身步道和市民多功能运动场,皆被列入到上海市政府体育实事工程项目中。从目标预告到完工说明,每一年的进度都有始有终,每一年的更新和增加都有记录可考。实际上,在今年9月底时,市体育局已高质量全面按时完成“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107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743处、市民多功能运动场98片”,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

《上海市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指出,健身设施建设要重心下沉、贴近群众,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精准分析区域人口密度和交通可达性,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尽可能让市民“举步可就”。

“15分钟”,这个神奇的便民密码其实已在部分市民的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彭浦镇是静安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街镇,地域南北狭长、居民分布面较广和人口结构偏老龄化是它的特点。如今,通过99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9条市民健身跑道、2个公共运动场和1个健康智慧小屋的串联,“15分钟体育生活圈”已在彭浦镇里显露功效。

城市升级势头强劲 可为之地细针密缕

上海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之所以能常年“做加法”,一定程度上正得益于我们这座城市不断升级的强劲势头。每当有一份新的工程蓝图打开时,那里都有可能成为体育场地与健身设施“做加法”的可为之地。

上周五,位于普陀区大渡河路上两座高106米、曾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煤气包”(干式气柜)正式进入拆除阶段。未来,该地块将启动市体育宫及体育公园的建设项目,目标是要成为“西上海体育赛事中心+全民运动健身中心”。搭着申城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东风,上海体育将多出一片新舞台。

实际上,类似的故事还在申城的更多领域中或引人注目或不动声色地开展着。

老厂房变身

老旧厂房经改造后被重新赋能的故事,这在近几年的上海可说是时有耳闻,其中就有不少是与体育相关的。

地处宝山区、静安区、虹口区三区交界地带的三邻桥体育文化园,它的前身是上海日硝保温瓶胆厂,在经由改造后,目前园内板块覆盖了体育运动、文化艺术、配套商业等多方面的内容,能让来到这里的人有“一站式”的体验。

位于嘉定区、前身为上海华东机械厂厂房的翔立方综合运动体,以及同样是由老旧厂房变身而来的宝山区顽酷运动工厂、闵行区合川小镇……类似的事例正越来越多。

屋顶空间利用

如今的上海,不少建筑物的楼顶空间也成了被体育赋能的对象。

位于嘉定区安亭镇的嘉亭荟商场,那里的楼顶空间就被科学改造成了屋顶球场。在把更多周边居民吸引来此运动起来的同时,也以体育的方式为商场引流,目前来看,这个案例已取得一定双赢效果。

“我们周边是国际汽车城,有很多年轻人在这里上班、居住。在当初筹备项目时,就已经将运动元素考虑进来。”嘉亭荟商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屋顶空间的利用方案不仅可运用在商场那样的大型建筑上,在居民楼里同样可行。位于长宁区的华山花苑是一处老式居民区,不过随着城市配套改造工程的推进,体育在那里也赋予了更多的“小身材大味道”。华山花苑里的屋顶花园不仅铺上了彩色的透水弹性地坪,花园里还铺设了跑道,方便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健步走或者慢跑。

“体绿结合”

“体绿结合”则是另一种“做加法”的有效方式。

占地4500多平方米的大宁公园市民健身长廊,它是申城“体绿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在经由升级后,如今那里的健身器材已达到50余套,共有六个活动区域,可满足市民多元化健身需求。

而就在近日,位于静安区的中兴公园也完成了升级改造,当市民们进入这片绿色园地时,除了能赏四时景外,还拥有了一处崭新的市民益智健身点。

乡村振兴

在宝山区罗店镇的西埝村里,近期多了一道新风景,一条贯穿东西、路线经过许多村民家门口的红色塑胶步道成了好多人的心头好。把村里的公共场地更好地利用起来,让村民们多运动、更健康——体育在乡村振兴中也成了重要的一环。

据西埝村的村民介绍,在之前的好些年中,村里公共场地的常见用途是被改为菜地、养鸡养鸭、堆放杂物等,既容易产生异味,不利于卫生维护,也容易滋生邻里矛盾。如今,村里将部分公共场地拿出来用于步道与健身设施的建设,可算是一种美丽变身。

而在宝山区的天平村里,一条镶嵌在绿地里的红色步道也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这条步道还将村里的河塘鱼池、亲水平台、休憩座椅等景观与设施串联了起来,成了村民们生活中日日见、时时用的入门健身设施。

走入美景

结合“一江一河”改造,长宁区中环高架苏州河桥下的公共空间于今年变身为一处篮球天地。而在更早前,在漫步道与骑行道建设上不断进行着完善的黄浦江滨江步道,则是更早地在市民中赢得了口碑。根据《上海市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聚焦‘一江一河’等市民经常去、喜欢去的重点区域深挖开发”已被圈出重点。

据记者了解,未来上海将出现更多依托山、水、园等资源的体育建设项目,如广富林郊野公园、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处的慢行步道和骑行道的功能和品质将得到提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