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迷恋过一阵子围棋,还是在高中时期。一方面,用几何本与铅笔,就能在课堂上对弈一局,实在方便。另一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围棋(与其他大部分体育项目)拥有极强的话题性和传播度,在没有其他娱乐可供选择的年代,照着刊登在报纸上的棋谱打谱,也是一种有趣的休闲。
林海峰、小林光一、武宫正树、大竹英雄、赵治勋、曹熏铉、李昌镐,这些大名鼎鼎的名字,都是在那时候留在了脑海里。印象中,当时的国内舆论对于李昌镐并不太感冒。这大约是因为韩国小将实在太强大,甫一出世便横扫天下,而辉煌的战绩之外,“石佛”的扑克脸让人产生不了亲近感。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总有些缺点吧?找来找去,李昌镐的死缠烂打、缺乏创新性的棋风便成了唯一的“把柄”。
现在回想,对于李昌镐的“不屑”其实并不公平。不过围棋界对于实力派棋风向来看轻,日本同样如此。盛极一时的林海峰下棋善忍,等待对手在优势局面下犯错,寻求“苟活”的机会,因而被日本围棋界称为“二枚腰”——这个绰号最早来自相扑,用以形容选手不容易被扳倒,但过去使用时经常略含贬义。倒是与林海峰并称“竹林”的大竹英雄,在圈内享有崇高的名望。
论战绩,大竹其实不如林海峰,甚至不及几位自己的木谷道场同门师弟。为大竹英雄赢得口碑的,正是他孜孜追求了一辈子的“美学围棋”。在他看来,难看的棋形,即便能赢棋,也下不去手,破坏棋形美感就是“玷污”了棋谱。曾有多次比赛,大竹在微弱劣势时就投子认负,他认为,与其用劫争等乱局之战将原本充实完美的棋局搅得不像样子,还不如直接认输更符合棋理。从另一个角度,如大竹这样过于追求棋形之美,其实也放弃了作为棋手的“胜负心”。
棋枰之间是胜负世界,也是修道之处。大竹英雄与李昌镐,代表着对围棋的不同理解,也应该感谢那个时代,赋予了围棋更多元的形态。就在上周,79岁的大竹英雄宣布引退,发布会上的两句感言,着实令人感慨。“现在看着棋盘的瞬间,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不出漂亮的棋形。AI在有些方面,我们是追不上了。”前一句,大竹叹出自己的无奈,而后一句则令整个围棋界唏嘘。
AlphaGo下出过多次超级愚形,以大竹英雄的标准,这根本算不上围棋。但无论你如何看轻AI的选择,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击败一位又一位人类顶级高手。过去被围棋人所信仰的“美”也好,“道”也罢,AI不需要理解,它只用算法就击溃了一切。围棋的世界,人类失守了,只剩AI一种顶流玩法,多元的争论已经毫无意义。又希望这一切只囿于围棋领域,但看起来,不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