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哥
足球评论员刘建宏先生聊过一个话题:中国足球如果有十个徐根宝,世界杯出线就没那么艰难。这话反映的是高水平足球青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但是徐根宝青训的最佳硕果,还是“走出去”的武磊最出彩儿。
说句大实话,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最不进步,甚至大踏步倒退的一个行业就是中国足球。您瞧瞧现在中国足球在国内外的地位,比起苏永舜1982年冲击世界杯亚大区预选赛的中国国家队差远了。就算加上归化的那几个高价老外,您比得上容志行、古广明、李富胜、沈祥福那代人吗?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最近看了部纪录片,谈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生有五百多万。庞大的留学生群体在许多领域都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片中拍到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6月23日就说:“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
这就是气魄。
回过头来再看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中国足球,真正走出去的有几个?从1987年开始,三十多年来走出去叫得出名的运动员还真就十个八个。上世纪80年代末有古广明、贾秀全、柳海光,90年代末有范志毅、张恩华、杨晨,赶上2002年韩日世界杯出线后的也就是孙继海、邵佳一、李铁、李玮锋、郑智这几个了。
现在更惨,叫得出名且回国就出工出力的也就剩武磊了,这跟改革开放大潮与世界足球发展变化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上世纪90年代末曾到巴西圣保罗采访红塔少年足球队,那是国企烟草大企业送出去的一支少年队,培训模式完全学健力宝。健力宝少年队那是全国选材,也不过就冒出李金羽、李铁、李玮锋、郝伟这几个后来的成材人物。但是红塔少年队选材面窄,在巴西天天集体住在圣保罗体育场的看台下,结果一个国脚都没出来。
清楚记得当时巴西足球巨星苏格拉底的弟弟、圣保罗俱乐部球星拉易就说:“日本每年有一万多个孩子来巴西学足球,而且还在年年增长,中国的孩子更应该分散到巴西各州的青少年俱乐部去踢球……”那客气的意思很明确,不融入先进足球国家有效的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难有成就。
有部纪录片把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描绘成“蔚蓝色”。同样,改变中国足球的落后文化,不仅要归化“请进来”,更要“走出去”,走向蔚蓝色。走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