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属于2021年的日历来到了最后一格。如果你稍得空闲,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回望这个体育大年呢?比起盛大的赛事,是否还是那些在赛事中搏出了精彩的运动员更能切中你的记忆点呢?篇幅所限,在做这次年度回顾时,我们只能从中选出几位代表。
“苏神”彰显中国速度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站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人们对竞技体育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当类似“以成败论英雄”“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是谁”这样的话,遇见在东京奥运会上拼到了最后的苏炳添时,旧局面被打破了。
苏炳添不是奥运冠军获得者,甚至没能登上领奖台,但他却代表中国田径当了一回赢家。
在半决赛中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成为电子计时时代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在决赛中跑出9秒98,以第六名完赛;在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带领中国队获得第四名,追平历史最好奥运名次……32岁的苏炳添,他刷新了纪录,创造了奇迹,也创造了历史。
如今,距离东京奥运会落幕已过去了四个多月,但标题中带着“苏神”“亚洲飞人”等标签的短视频每日仍有不小流量。而对当事人来说,他早已翻篇了,“现在跑了9秒83,我觉得还有空间可以提高。都说这是亚洲人的极限,我觉得根本没有什么极限之说。”而他如今的赛道目标就一个:先不去想还有些远的2024巴黎奥运会,现在能跑一年是一年。
在与东京奥运会几乎“背靠背”的陕西全运会上,苏炳添无悬念夺冠。比起金牌,更让他在意和高兴的却是另一件事:在他见到的绝大部分全运会短跑选手的身上,都有了技术改进的趋势。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的突破,敲醒了不少之前还在摇摆的国内队伍和运动员。
除了继续奔跑,除了成为榜样,苏炳添还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退役预备状态”:他回到暨南大学,以学术的态度开始为助力未来的飞人们做准备。
近日,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在暨南大学正式揭牌。这一次,他以教授的身份对大家表示,会努力将这个训练中心建成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短跑训练基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会带着我对于短跑事业的理解与执着,全速奔跑,每天进步一点点。”据了解,该研究中心未来也会参与国家队备战奥运会、亚运会训练监控相关的科技服务和后备人才选拔及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