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3+1,不是4+1,为了让亚冠联赛更好看,让亚洲的俱乐部球队更有竞争力,亚足联直接放出了大招:从2023至2024赛季开始,参加亚冠的俱乐部外援名额,直接提升到了5+1,也就是五名不限国籍的外援,加上一名来自亚足联会员协会的外援。属于亚冠联赛的“大场面”,已经来临了。
面对如此“利好”,中超球队却大多无动于衷,毕竟从2020赛季开始,这个必须“走出去”的比赛,对中超而言,事实上已经变成了“鸡肋”——不打,不但要承担“丢中超联赛的脸”的指责,还要面对来自亚足联的处罚。打,不但前途难料,还有冒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付出难以预料的代价。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李冰
全力以赴争取中超和足协杯的冠军,拿到亚冠参赛资格,然后“轻装”上阵,让梯队和年轻队员去踢亚冠,主力留在国内继续全力争取联赛和足协杯的冠军——中超就此进入了自娱自乐的“内卷”时代。
在中超确定放弃承办小组赛事之后,亚足联公布了2022亚冠联赛小组赛的举办地,中超四支球队当中,山东泰山和上海海港队将前往泰国参赛,广州队所在的小组比赛地为马来西亚,长春亚泰如果能够闯过附加赛这一关,将前往越南参加H组的小组赛正赛。
按照亚足联的赛程,新赛季亚冠联赛东亚大区小组赛将于4月15日至5月1日分别在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进行,而从中国足协公布的新赛季赛程征询方案来看,新赛季中超联赛大概率于4月23日开打,这也就意味着,参加今年亚冠联赛的中超“BIG4(长春亚泰队需要参加资格赛)”必须在中超和亚冠当中“二选一”。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即便亚冠小组赛要打到5月初,中超球队估计依然会选择“先亚冠,后中超”,毕竟对多达34轮的中超来讲,即便前面几轮联赛受到一些影响,后面也还有追赶的机会。但是按照现行的防疫规定,如果中超球队前往海外参加亚冠联赛,回国之后首先要接受“14+7”天的医学隔离观察,也就是说,如果以主力出战亚冠的话,到5月底之前,这些球队只能以替补和青年队出战中超联赛,如此大的风险,显然不是谁都敢去冒的。
事实上,即便“BIG4”球队想以全主力出战,也要首先过掉国家队这一“关”。虽然已经出局,但是3月24和29日两场与沙特和阿曼队的比赛,对李霄鹏和中国队来讲,依然不容有失,这从中国足协安排国足提前三周开始集训的举动当中便不难看出。虽然从理论上讲,国足队员在打完与阿曼队的比赛之后,可以直接前往泰国和越南等地与俱乐部球队会合,不用进行至少两周的医学隔离观察,但届时势必又会带来诸如防疫以及技战术打法调整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包括联赛和足协杯双料冠军山东泰山队在内,中超“BIG4”球队基本倾向于全力“保持中超竞争力”,优先确保国内比赛的成绩,由部分一线队员加梯队年轻队员组成混编队,代表俱乐部参加亚冠小组赛。
“就是允许有10个外援,有意义吗?”
2月25日,亚足联官方正式宣布,亚冠联赛和亚足联杯将由目前的春季/秋季赛制,改为秋季/春季的跨年赛制,该赛制将于2023至2024赛季起实施;同时自2023至2024赛季亚冠联赛和亚足联杯赛开始,亚足联俱乐部赛事参赛球队的外援名额,从目前的“3+1”改为“5+1”,即不限国籍的五名外籍球员加一名来自亚足联会员协会的球员。
不过,这样的一枚“重磅炸弹”,并没有在中超引起太大的反响。
“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了,至少对今年应该没什么影响吧,所以也没太关注。”事实上,对这件事情“不太关注”的这名球员,正是来自将要参加这个赛季亚冠联赛的中超“BIG4”球队中的一员,但是在他看来,由于亚冠赛程和中超以及国足参加12强赛的赛程发生了冲突,像去年那样以混编队甚至青年队去踢亚冠,应该是大概率的事情:“更不要说广州队了,网上不是说他们一线队的主力都解约离队了吗?你现在就是允许每支球队有10个外援,有意义吗?”
时间倒退回到十年前,以中超俱乐部的购买力,如果当时有现在这样的“利好”政策,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的竞争力,无疑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从广州恒大队的两次夺冠来看,凭借的也正是超过日韩对手的外援“硬实力”。即便是第一次参加亚冠的天津权健,在维特塞尔、帕托和莫德斯特这些大牌外援的带领下,一路挺进到了东亚区八强。
“至少从我自己的理解来讲,我觉得亚足联的这个政策对中超的影响应该不大吧,毕竟这两年很多球队都已经不走大牌路线了,包括上赛季的中超,打到第二阶段的时候,有些球队干脆连外援都不用了,你给再多的名额又有什么用?”在这名球员看来,在中国足协有可能进一步限投限薪的情况下,亚足联的“利好”政策应该不会有太大的用处:“一分价钱一分货,虽然不是说外援越贵越好,但是从这些年的表现来看,外援贵还是有贵的道理的,如果山东队少了费莱尼,海港队没有了奥斯卡,可能就是另外一支球队了,如果没有了他们这种水平的大牌外援,人来得再多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