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期待三大球 如何才能拯救“中国足球”?
第A04版:中超 2022-03-09
“两会”政协委员建议让“某球队”再上热搜——

如何才能拯救“中国足球”?

李冰

“看看我们有一些行业的收入,比方说某足球队,年收入三百万五百万甚至上千万了,球场上没有看到他们进球,完全给中国人丢脸。”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巩汉林说中国足球“丢脸”,全国政协委员、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彦明说中国足球“不正气”。中国足球“火”了,以一种中国足球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李冰

21年前,当区楚良和他的中国男足国家队队友一道,历史性地闯进世界杯决赛圈的时候,除了骄傲和自豪,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全是期待和向往:“当时我们每个人都坚信,对中国足球来讲,那就是一个进入新时代的开端。”

21年过去了,做过教练也做过俱乐部总经理的区楚良,依然奋战在中国足球的第一线,然而他曾经期待的足球“盛世”,并未如约而至。面对来自外界的奚落甚至嘲讽和谩骂,区楚良只能用“足球人当自强”来自勉:“看到足球上升到人大的会议日程,感到无比欣慰,也发现很多我们的精英阶层为了足球不遗余力地关心和推广发声,他们的思想高度果然与我们有巨大的差距,足球人要努力加油呀!”

同样失落的,应该还有范志毅、魏群和黎兵这些当年在亚洲赛场上叱咤风云过的老国脚,他们也想不明白,曾经带来荣耀和尊重的足球,怎么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那个时候坐出租车,司机不收你钱;去外面吃饭,也会有球迷帮着把单买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对你是认可的,因为你为球队、为城市赢得了荣誉。”

因为“泰国输完输越南,再输缅甸”一语成谶的范志毅,其实比谁都希望中国足球能变得更好:“多说无益,这么多年了,反思得还少吗?关键是踏踏实实把青训做好,把联赛抓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只有我们率先从小环境入手,开始做出改变,中国足球才能重回正轨。”

巩汉林批评中国足球“丢了脸”

一向在小品当中“不正经”的巩汉林,“正经”地谈了一回足球,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捎带着谈了一回足球。

事实上,作为参加今年“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原本是在呼吁政府应该对劳动模范表彰制度进行改革:“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完全都是舍小家为大家,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是无私地奉献,(所以)这种奖励要让全社会羡慕,让全国人民感到欣慰,同时要让大家看到,模范是有价值的。”

作为一名小品演员,巩汉林对演艺圈的事情自然更加了解,所以他并没有因为“炮轰”的对象跟自己相关就嘴下留情:“再看看我们的泛滥的‘饭圈’,收入几千万上亿,还在偷税漏税。”随后他的话题又转移到了同样被外界视为高收入群体的职业足球运动员,“看看我们有一些行业的收入,比方说某足球队,年收入三百万五百万甚至上千万了,球场上没有看到他们进球,完全给中国人丢脸。”

文艺圈里同样表达对中国足球不满的,还有名字当中同样也有一个“巩”字的相声演员冯巩。借着前段时间国足的“海参梗”,用一个段子挖苦中国男足像海参,“外面看起来很硬,实际上里面是软的”,嘲讽在12强赛中连续输给日本和越南队的国足骨子里缺少拼劲和血性。在“二巩”之前,宋丹丹的小品《火炬手》里也有一段经典台词:“什么运动看着揪心?足球。什么运动最揪心,中国足球!”而郭德纲在相声《你得锻炼》里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要给大家道个歉,原因则是“奥运期间,我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儿,我看男足了!”——即便“文体不分家”,即便同样被诟病,但是在被按到了鄙视链最下面的中国足球人面前,文艺圈人依然有足够的底气呵斥上一声:你们怎么可以这么差劲?

高彦明建议国足实行“部队制”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彦明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中国男足的整体水平不进反退,中国男足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时候。

高彦明提出,要把振兴足球事业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成立“国家足球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探讨适合中国男足冲击世界水平的体制。“足球界应当特别强化国家意识,向中国乒乓球队学习、向中国女排学习。高彦明建议,省级和国家队可以实行“部队制”训练管理。在国家队、省队因为违反纪律、不服从管理、品行不端被开除的,任何球队三年内不许录用。运动员职业生涯禁止文身,始终保持正气。”

在高彦明看来,足球运动是一项群众性的运动,中国如果不能成为一个足球大国,就无法成为一个足球强国。“足球运动有它特殊的要求,就是必须要有场地。国家可以根据城镇人口密度对足球场建设作出专门的规定,多建足球场,努力扩大足球人口基数。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只要国家重视、人民支持,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坚信经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砺炼,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强烈国家意识、思想正派、作风顽强、技术优秀、水平超群的铁军式的足球队伍。”

中超球员:成绩差,挨骂只能听着

听到记者提起“巩汉林”三个字,一名中超球员忍不住笑了起来:“有些东西没必要太较真,还是多从自身找问题吧。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中国队每次都能打进世界杯,亚洲杯也保持在前几名,别人还会骂吗?”

在经历过疯狂烧钱的“金元足球”之后,随着以广州恒大为代表的“豪门”球队偃旗息鼓,从2020赛季开始的欠薪和解散传闻,让中国职业足球不可避免地从顶峰向谷底滑落,甚至没有人知道,这样“人人喊打”的坠落,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作为从甲A时期就开始执掌教鞭的主帅,吴金贵无疑是国内顶级联赛历史当中“老法师”级别的存在,看尽了浮生百态的他,自然也能用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面对中超的起起落落。“都说十年一个轮回,足球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谁能一直站在巅峰,起起伏伏很正常。我不觉得现在的情况必须让所有人都悲观,悲观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相反,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吴金贵谈到申花队的现状以及接下来要走的路时,他的想法,同样适用于中超甚至整个国内职业联赛:“身为中国教练,我们能不能在这种危机下将事情做好、陪伴球队走出这条最艰难的路,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事情。现在我们要跟自己比一比,看看我们能不能比上个赛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努力。”

对于包括巩汉林在内的圈外人士对于中国足球的“指点”,曾经是国足主力的一些中超球员表示了理解。“其实我也认真地看了巩汉林老师接受采访的完整视频,我觉得他的这个提案还是非常好的,不管什么行业,做得不好,别人批评甚至骂上几句,你也只能听着,因为你自己确实没有做好,对吧?”至于“收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却进不了球”,“这就像是我们平时也会说哪个明星在电影电视里露了个脸,然后几百万几千万就拿走了一样,毕竟不在那个圈子里,很多时候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的。我记得韩寒写过一篇文章,说是他自己在中学的时候,觉得自己踢球有多强,然后去跟体校的专业小球员踢比赛,输得完全找不着北,后来打台球也是一样,反正就是说不要拿自己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专业。作为我们来讲,把平时的每堂训练课做好,把自己的身体和状态调整好,把每场比赛的每一分钟踢好,争取把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水平发挥出来,哪怕我们这一拨人踢不出来,只要坚持下去,中国足球总有踢好的那一天。”

急功近利是男足的病根

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副市长栾新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她准备了一份《关于纠正中国足球急功近利做法》的提案,她认为,造成中国足球尤其是男足长期无法崛起甚至越来越差的病根在于对足球价值和发展规律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的思想、做法较为严重。

栾新认为,一是职能部门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工作合力;二是不遵循足球规律,只为一届大赛进行周期性备战,导致中国足球发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三是职业联赛和俱乐部“烧钱”现象严重;四是青训投入低,青少年培养机制落后,后备力量培养不得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