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宇
“冯巩之战”,最终落下了一地鸡毛。不论是巩汉林的批评,还是冯潇霆的回应,让中国男足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但中国男足,真的需要这种流量?
巩汉林和冯潇霆的隔空骂战,折射出了中国男足的现状:旁观者看热闹,当事人急于为自己正名,浮躁的拉锯战只会落得两败俱伤的结果。比如,巩汉林提出的高薪,是金元足球时代埋下的地雷;冯潇霆口中的欠薪,就是这个地雷爆了之后的结果。这两种情况,本来就是两个极端。但只靠浮躁的骂战,是否能够从根本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让男足脱胎换骨?
中国男足战绩不尽如人意、球员拿着虚高的薪水的现状,都占据着槽点。因此,骂男足似乎成为了某种“方向正确”的流量密码。但在一片骂声中,有多少人说出了对男足逆耳的忠言,又有多少只是打着“爱男足”的名义,宣泄个人情绪?的确,球员场上的表现,与他们拿着的薪水并不匹配,这也是为何足协要推出限薪令的原因。但男足因为战绩差被骂,被骂后成为焦点,再到被骂后战绩依然如一潭死水,这样的流量密码,本身就是一个死循环。
男足战绩差,不是一天两天,想要提升战绩、改头换面,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现在重要的,不是如何让男足一而再,再而三地依靠被骂出圈,而是应该进行青训、限薪等全方位改革。这些举措,旨在帮助男足走出青黄不接、薪水虚高的困境,但在实施过程中,很难不保证出现失误。出现失误,如何弥补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一失误就把所有出台的举措全部推倒重来。
对于现在的中国男足而言,势必要进行刮骨疗毒般的改革。但在目前改革的过程中,男足就如“摸着石头过河”,比如男足发展何时会出现拐点,前景依然不明朗。限薪等举措是否能有成效,并非立竿见影,有待时间的检验。
如冯潇霆所引用的例子,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日本队在2比0领先的情况下被比利时队逆转。其中,日本队在比赛伤停补时阶段获有角球球权的情况下,被比利时队绝杀,这个过程仅有14秒。赛后,日本队对28台摄像机采集的这14秒的视频进行了解析,并邀请当时场上双方的球员、专家等一同分析。
不说能否与对手一起直面、探讨本队的失误,中国男足是否可以摒弃表面的嘴炮战,从自身的角度发现球队比赛中技战术、球员比赛中心态和判断的问题?
骂男足也许是流量密码,但不该成为毫无营养的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