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15日,上海连续11天的日最高气温超过35摄氏度,其中更有三天达到40摄氏度及以上。尽管这两日的雨水对降温起到一定作用,但在这个热度超常的夏季里,大伙儿在运动健身时最好还是对安全注意事项多留点心。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高温锻炼勇气佳
警惕中暑方长远
在高温预警常挂的情况下,科学锻炼和警惕中暑成为重要事项。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如果你在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如下情况,请一定提高警惕。
1.活动时或运动后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情况,且如果活动量加大,不适感也增强。这样的情况,普通人很难判断具体是哪儿出现了问题,最推荐的做法还是及时前往医院接受专项检查。
2.活动时或运动后出现胸闷心慌、心跳加速等情况,且需要超出寻常的时间才能缓解或平复。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推荐的做法也是及时前往医院接受专项检查。
补水洗澡抓细节 助你运动更得宜
大部分人的运动目标,都可以用“强身健体”和“放松心情”来概括。既然目标是很积极正面的,那若在细节上稍加注意就能更添助力的话,自然也是好事一桩。
进入夏季后,人体在运动时对水的需求量会有明显增加。在运动时及运动前后,健身者最好都要留心为自己补充足量水分。不要等到你觉得渴了再去喝水,因为一旦明显感到口渴,这就代表你的身体已经缺失了1%的水分,也就相当于失去了10%的身体机能。为了让身体处于较稳定状态,每次饮水量不宜超过200毫升,两次补水应有至少15分钟的间隔,尽量少喝冰饮。
如果是大运动量的锻炼后,则既要补水,也要注意补充矿物元素。比如,一小时以内的运动补充液体以水为主,长于一小时或在极端气温下,则建议适当选择运动饮料。
高温高湿的夏日,食欲不振容易助长空腹锻炼的势头。又或者,会有人动起以“水”代餐的念头:把运动饮料当做简餐,觉得这样更省时省力。但专家提醒,这样简单替代的方式不可取。
“运动饮料中会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电解质,能及时补充人体因剧烈运动出汗而损失的营养和水分,从而可将体液调整到平衡的状态。但运动饮料并不能完全保证人体的营养平衡,所以不能替代膳食。”运动营养专家张梓提醒,运动饮料更适宜的用途还是作为运动时的餐前或餐间加餐,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也可按需摄入。
运动时肯定会出汗,尤其在酷暑时节,运动时的出汗量更会增加。比较推荐的做法是,在运动后要及时沐浴、更衣,让身体恢复到干爽、洁净的状态。另外,在沐浴后,避免穿着特别紧身的服装,这样会更有利于运动后残留在体内的热量的挥发。
需要特别提醒一句的是,所谓及时沐浴、更衣并不是说越快越好,还是应该有一个缓冲。各类运动结束后,要慢慢地让身体降低体温,不要因为感觉自己一身臭汗就马上就去淋浴,因为此时你的身体需要一个循序转变的过程。比如,先把汗擦干,缓个10到15分钟,然后再去冲澡。如果心急觉得不舒服,也可以先洒些水在身上以作缓解。
冰饮不可取埋藏大风险
高温天运动健身后,不少人都会用一瓶冰饮来作为大汗淋漓后的自我犒赏。但是,这样的激爽大满足真的安全吗?
近日,福州有一名19岁男生在打完篮球后喝下大量冰饮,在感到胸闷、胸痛后被送去医院,结果却还是回天乏术。院方对该男生的诊断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夏季气温走高,人体血管会处于扩张的状态,这一情况在运动出汗后更加明显。当扩张的人体血管遇到较强冷刺激,比如运动后喝下大量冰饮或者贴近空调猛吹冷气等,血管会迅速收缩,血压会骤然升高,心脏、大脑等器官的耗氧量会加剧,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像这名19岁男生的情况属于较极端个案,更多人的不良反应不会如此之重。比如,在灌下大量冰饮后,有人可能感到胃部或者心脏部位有不适,但在稍作休息后这感觉很快也就过去了。这背后的原因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人体血管外,也可能是大量水分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