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宇
男女网球到底该不该同工同酬?或者说,同工同酬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大满贯、奥运会等采取五盘三胜制,还是三盘两胜制,是同工同酬的关键吗?
同工同酬,本质应该是同样水平的男女球员,在分奖金的问题上被平等对待、赚到同样数额的奖金,而不是简单地以“工”说事。五盘三胜制、三盘两胜制,只是赛制上的不同。除了赛制外,每个球员的付出并不比其他人少,而这种付出是隐形的。不论是与小威、三巨头同辈的男女球员,还是现在有些“水”的男子网坛、人人都能进前十的女子网坛,每个球员能有这个排名,就一定少不了付出,而不只是靠运气。
因此,球员在场上的工作量并不是决定是否该同工同酬的唯一标准。如果仅以赛制断言女球员不该获得同等奖金,是否有失公允?还是说,在这种假设中,网球改为以盘数记奖金显得更公平?
或许这种差距在顶尖的男女球员间并不明显,但在中游球员中,这种差距被越拉越大。以上赛季为例,男女世界第一阿尔卡拉斯和斯瓦泰克的总奖金分别为1010万美元和990万美元;两位世界第50科达和萨斯诺维奇的奖金分别为110万美元和79.4万美元;男单世界第一百的波佩林共有61万美元的奖金,女单第一百的雅斯特列姆斯卡仅有48.8万美元的奖金。
这种差距,与男女赛事本身的商业价值有关。在一站男女合赛的比赛中,男子赛事的版权费很可能是女子赛事的10倍。转播权的收益,让ATP有能力开出更高的奖金。而版权费的背后,依然是竞技体育中女子赛事受到的关注度更少。不可否认的是,网坛存在男球员的比赛更激烈、五盘三胜制让比赛更具话题性等现实情况,但这不代表女子赛事就应该“被隐身”。
除了男子网坛存在的现实情况,以及竞技体育中对女性存在的刻板印象,WTA也有能推动女子赛事发展的空间。在2017年ATP推出“新生力量总决赛”前,WTA曾于2014年实行过“新星邀请赛”,大满贯冠军大坂直美、奥运冠军普伊格都曾参赛,但这项赛事仅举办了两届。与之相对的,是ATP的这项赛事出现了阿尔卡拉斯、梅德韦杰夫等球员,并且还在不断培养新人。
如何缩小男女球员奖金方面的差距,这是ATP和WTA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同工同酬的本质是平等,这种平等的背后,就是把所有球员当作个体一视同仁,而不是以性别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