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丽倩
从2015年到2023年,上海半程马拉松走过了九年的时光,即将于本周日迎来第七届赛事的举办。“一城双马”曾是上海的骄傲,如今,在挺过疫情考验后,上海半程马拉松除了办好当下事、沉心雕细节之外,还渐渐有了一个更长期的规划:向着世界田径最高等级路跑赛事的目标努力迈进。
名额愈加供不应求
增量答案在陆家嘴起点
2023年,上海半马的预报名人数达到78922位,刷新赛会纪录;选手名额1.5万个,恢复到疫情前的赛会最大规模——虽说赛事的这两项数据都呈涨势,但供不应求的情况却愈发明显。于是很自然地,期待上海半马能在未来扩容成了不少跑友的心愿。那么,这件事有可能达成吗?
答案:现有条件下,名额上的微增尚有通过挖潜达成的可能,但想要有明显扩容却是难上加难。令人称羡的城市顶级景观赛道此时成了关隘。
朱骏炜表示,一项马拉松赛事的规模上限取决于从起点到终点的赛道条件,其中又以起点的决定性作用更大。“上马的最大规模已经可以容纳3.8万名选手,起点外滩的道路较开阔,周围可利用的道路资源较多,集结区能从中山东一路一直排到南苏州路上。相比之下,上海半马起点处的空间条件较有限,1.5万人的规模已基本是现有条件下的上限。”
除去受疫情影响的2021年那届,从2017年至今的每一届上海半马,参赛选手名额数都保持在1.5万个。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赛事连年刷新的预报名人数:2015年上海半马的预报名人数是22000位,2016年32611位,2018年60363位,2019年65183位,2023年78922位。
名额僧多粥少,中签难度增加,但倘若为扩大赛事规模而不再从东方明珠脚下起跑,放弃一段顶级的城市景观,这显然又背离了上海半马最“灵魂”的赛道魅力。“所以,近年来我们也在举办一些其他的路跑赛事,希望让更多的跑友走上赛道,也希望让上马品牌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朱骏炜介绍道。
感受城市发展轨迹,永远在追求最优解
暌违两年终归来,当上海半马组委会于今年春节后正式启动新一届赛事的筹备时,城市更新的快节奏推着他们不得不对赛事的传统路线进行再调整。
“赛道不再经过紧邻黄浦江的前滩休闲公园,这确实是一种割爱,但安全性总是一项赛事需要优先权衡的方面。”朱骏炜告诉记者,赛道路线的勘察是每一年赛事筹备工作启动后马上就要着手的环节。“从2021年上海半马办完到今年年初,在这段时间里,前滩休闲公园进行了一轮改建。从办赛角度来说,原本赛道会用到的那段园内道路变窄了,如果继续让选手们在此通行会存在安全风险。”
一条适合开展如路跑等健身活动的园内滨江道,在面对几百、几千和上万人时,它的安全系数是完全不同的。对办赛方而言,除了要考虑参赛者通行高峰时段的拥挤程度,还得把医疗急救等赛事保障环节一并计入。当所供无法满足所求时,调整赛道路线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正是考虑到前滩休闲公园内路段变得较狭窄的实际情况,今年上海半马的赛道路线将不再途经公园内部,而是选取了紧挨着公园却更为宽阔的前滩大道。
“还有哪项体育赛事能像马拉松这样,年复一年、如此近距离地让参赛者去亲身感受城市发展的轨迹呢?应该没有吧。在东方明珠脚下起跑,沿滨江一路穿过浦东的核心地带,最后抵达东方体育中心,上海半马有着一年一次的‘唯一性’特征。尽管有时受条件所限要做一些平衡和取舍,但我们总在努力寻求最优解的路上,希望能在赛道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把这份浓缩的精彩带到每一位参赛者的眼前。”朱骏炜分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