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好久没输得这么惨了——尽管这也是本赛季欧冠的第一场失利。
但在萨内和马内的内讧面前,在全世界球迷的吃瓜激情下,输球的痛早已被抛在了脑后。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林龙
客场0比3输给曼城之后,拜仁距离欧冠出局仅一步之遥。翻盘不是没有可能,图赫尔的能力值得信任,但人心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别说图赫尔或是他的前任纳格尔斯曼,谁来也不好使。赛后传出的更衣室风波不啻是把拜仁往出局的悬崖边又推了一大步。
素以纪律见长的德国球队居然也会发生这么狗血的剧情——由于比赛中出现争执,马内和萨内在赛后的更衣室里大打出手!当然,输球之后的心情都不好,这可以理解。但何至于此?这可是拜仁!为什么会输球?也许从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事情的起因是比赛进行到第83分钟时,萨内在中场逼抢后得到球权,他迅速传球给马内,期望后者过渡一下,从而组织一次有威胁的反击。但马内却和他完全没有默契,萨内的传球是近点,需要马内靠前接应,但马内却以为萨内会向前直塞而选择前插。结果,球被曼城前顶的中卫得到,反击没能形成。当这一球变成死球后,萨内和马内在球场上开始了争执,从肢体语言来看,萨内对马内直接提出批评,但马内显然不能接受他的质疑,于是萨内表示了不解以及愤怒。
像拜仁这种级别的球队以及图赫尔这样的名帅,球场任何时间任何位置反抢得球后该如何处理都是有套路的,每个球员都应该谙熟在心,所有动作都是本能的反应。所以,从萨内和马内的这次配合失误以及事后的反应来看,明显是马内违背了战术的部署。萨内这么做无可厚非,但可惜马内并不这么认为。
比赛结束之后,两人在更衣室里又继续了场上的争吵。这次马内是主动的,他对萨内刚才的态度表示强烈不满,甚至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萨内的答复想来也不会很好听,所以言语冲突迅速升级为肢体冲突,又是马内先主动,他的拳头结结实实砸向萨内的脸部。好在队友们都还在更衣室里,所以两人迅速被拉开。萨内也没有机会还手,因为他被队友们拉出了更衣室。俱乐部领导出面后,风波立刻结束,但现场的跟队记者不是吃素的,而且不排除有好事的拜仁球员也迅速分享给了相好的记者。很快事情就被外界得知。而拜仁集体走上大巴的时候,萨内刻意抿嘴的动作也让马内留下的痕迹变得此地无银。
赛后拜仁各方都对此事保持了沉默。但正如第一个爆料的天空体育跟队记者普莱腾贝格所说:“不会不了了之的……”
马内的拜仁生涯就此完结?
打人是不对的,尽管这在更衣室里并不稀奇。足球是荷尔蒙极度膨胀的运动,赢球和输球都会引发格外的激情。作为过来人的拜仁领导者都懂。但在如今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候出现打人事件,严肃处理是必须的。罚款最轻,马内被开除出队也是极有可能的选项。
据《图片报》报道,拜仁内部对于马内与萨内冲突一事的态度是一边倒,都认为马内是做错了。球场上的错误是允许的,但回到更衣室里主动挑衅并先动手打人,马内的行为无法原谅。更何况,在很多队员看来,马内此前的其他各种行为也证明了,他不是一个“有团队意识”的球员。换句话说,马内“犯了众怒”。
去年夏天,刚刚加盟之初的马内一度成为了塞伯纳大街第一宠儿,各大媒体都撰文称赞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因为马内很有爱心,给家乡父老捐赠了很多钱财物品,而自己却使用着屏幕都摔裂的手机而舍不得换。再就是,马内很自律,他为了信仰而一直拒绝酒精,在慕尼黑啤酒节的传统活动中也滴酒不沾。他的行为很高大上,但在队友们眼里却可能是完全另一回事儿。他的行为太特立独行了,所以不够合群。球场外的不合群,自然也会在比赛中有所体现。所以,在赛季初的高光之后,马内接下来的表现也确实让人失望。目前为止,他总共贡献了6个联赛进球、3个欧冠进球和1个杯赛进球,这与他4000万的身价以及拜仁对他的期望相距甚远。而究其原因,始终没有完全融入拜仁战术体系也是无法回避的原因。
所以,按照《图片报》的说法,马内在拜仁的日子开始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虽然卡恩和萨利哈米季奇目前都对此保持沉默,但已经开会紧急讨论过处理方案了,本周末应该会向外公布。从目前来看,欧冠出局是大概率事件,而在高调换帅之后,这一失败必须要找到替罪羊,“马内事件”适时出现,简直如及时雨一般。更何况,即便没有这个事件,马内整个赛季的表现也都不足以支撑他继续留下来。
甜蜜短暂,图赫尔心凉了半截
马内的拳头砸在了萨内的脸上,更砸在了图赫尔的心里。虽然他和冲突毫无关联,但哪怕只要张开一点点想象的翅膀就会明白,这口锅图赫尔想躲也躲不过去了。一个赛季拜仁都平平安安,怎么偏偏在他来了之后就发生了更衣室打人的恶性事件?而且,偏偏发生在了他输掉的也许是最重要的一场比赛之后。
拜仁换帅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鸡肋般的联赛十一连冠,明显就是在欧冠想有所作为。图赫尔之前的最高光时刻就是战胜曼城而率领切尔西赢得欧冠,现在拜仁在欧冠1/4决赛遇到曼城,担心纳格尔斯曼无力应对而“悍然”用图赫尔取而代之,但却全然不顾这一豪赌的后果。现在比赛第一回合输了倒也不是不可接受,但队内出现内讧的事实则证明了,换帅的副作用正在逐步暴露出来。虽然马内和萨内都不是图赫尔的人,但也足以证明,他的到来引起、甚至加大了球队内部的动荡。
早在换帅之初已有端倪。基米希和格雷茨卡都是纳格尔斯曼的忠实拥趸,所以两人都旗帜鲜明表达了对这一决定的意外和不解,而两人在球队的影响力又相当之大。所以,谁又能保证,马内和萨内之间的矛盾不是来自于对图赫尔态度的分歧?
当然,对图赫尔打击最大的还是0比3的结果,而比赛中的一个乌龙花絮更是让他雪上加霜。欧足联官媒的小编在曼城3比0领先之后“手滑”而写下这么一段文字:“纳格尔斯曼此时会怎么想?”事后欧足联迅速给出回应,称该小编是临时工而将他解雇,但此地无银的做法更是在图赫尔的伤口上撒了把盐。刚接手拜仁并在首场比赛战胜多特蒙德之后,图赫尔加盟拜仁的幸福感达到巅峰,而如今则跌到了谷底。二者之间切换的速度,丝毫不亚于拜仁和他达成一致后立刻官宣的举动。
当然,图赫尔还没有一败涂地,回到主场后还有翻盘的可能,虽然概率很低。但最重要的是,眼下的拜仁又怎能给他提供翻盘的信心?卡恩和萨利哈米季奇已经紧急开会讨论好几次了,周末会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按照天空体育的说法,“在图赫尔到来之后,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任何教练都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但恰恰提及图赫尔,用意不言自明。两个星期之内,拜仁高层要给到图赫尔最大的支持,队内整风无可避免。拜仁背水一战,团结至关重要。
内讧?
拜仁“优良”传统
拜仁没有出现内讧事件已经很多年了。所以,马内和萨内这次在更衣室里的全武行引起强烈反响,似乎拜仁的光辉形象受到了玷污。其实,内讧是拜仁悠久而“优良”的传统,否则“绿茵好莱坞”的美誉又从何而来?
上个世纪克林斯曼和马特乌斯之间的丑事早已被世人淡忘多年,但马特乌斯和利扎拉祖在上世纪末期的战争依然作为经典而永存球迷记忆之中。马特乌斯的大嘴巴从来不知道停歇,无论在德国队还是拜仁都所向披靡,可赢得1998年世界杯之后的利扎拉祖已经羽翼渐丰,而马特乌斯却不知进退,所以终于惹怒了法国人,后者在一次训练中毫不客气地扇了马特乌斯一个大嘴巴。马特乌斯离开之后,尼克·科瓦奇在2002年也品尝了利扎拉祖的大嘴巴,当时库福尔把两人拉开,但几个星期之后,库福尔和杰里梅斯又爆发了战争,只不过芬克不幸躺枪,被库福尔误伤为“熊猫眼”。
老一辈球员退役后,新生代的球员性格渐渐平和,但偶有刺头也会风生水起,个中翘楚当属另一个法国人里贝里。2012年欧冠同皇马的半决赛,里贝里和罗本在上半时有过争执,因为罗本要求里贝里把任意球主罚权让给克罗斯,后者心生不满,中场休息时狠狠揍了罗本一顿。再就是莱万多夫斯基,他在2019年曾和科曼在训练场上演了全武行。
“优良”的传统自有其优良的一面——拜仁的经典老梗:几乎每次内讧都能带来成功。1999年,马特乌斯和利扎拉祖的冲突让拜仁杀入了最后的欧冠决赛,只可惜遭遇“黑色3分钟”而不敌曼联;2002年,冲突带来了联赛和杯赛双冠王;2012年,“罗贝里”冲突的那个赛季,虽然拜仁不幸只获得了三亚王,但一年之后就捧起了阔别12年之久的欧冠奖杯。
所以,这次马内和萨内的内讧,或许同样能带来惊喜——哪怕是一年之后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