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副总编辑体坛网总编辑 马德兴
中超联赛赛程已经接近半程,但围绕着比赛本身的争议却日趋增多,最新的例子就是在本月3日山东泰山队主场对阵上海海港队比赛中费莱尼的进球是否犯规在先。笔者不是执裁裁判,更无执裁经历,因而无法判定是否像外界所认定的那样,究竟算进,还是不进!只是,这样的争议应该局限在业务范围之内,而无需上纲上线。
这些年来,这种围绕着比赛的争议其实就从来没有中断过,所以,这一次的争议原本也不应该算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围绕着比赛的争议本身并不是围绕着业务本身展开,而是更多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各种地域攻击、人身攻击不断。如同这一次争议一样。
再说裁判。在目前深入“反腐反赌”的大形势下,我相信没有哪一位裁判敢在当下依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顶风作案”,故意要和某一方“过不去”。但是,可能是过去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总觉得中国的裁判执裁“不公平”,因而但凡出现一些看上去不利于本方、本队的判罚,就破口大骂、指责裁判。因为先入为主,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而且更多的时候只是接纳、同意自己认知范围内的观点,对于其他各种不同的解释或说法,一律予以排斥或拒绝。所以,各方始终难以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一旦受益一方是自己的球队时,又避而不谈。
这其实就是目前中国足球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即各方不是从业务本身,而是更多地从情绪、从情感角度去判断,也就不可能取得共识。就像足球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运动,迄今为止,足球运动从诞生至今早已超过百年,但从未有一场从过程到结果完全一样的比赛,且充满了各种偶然性、偶发性。这就是说,足球业务本身也是存在着不确定性的。那么,作为瞬间需要做出判断的执裁工作,难免也就有跟不上的时候。
面对这些情况,只能首先是从业务角度,加强业务能力。但是,外人更多地不是从业务角度,而喜欢以道德作为评判的标准。这就使得争议越发明显,但问题却始终无法得到解决。作为管理部门,又担心更多的业务解释、解析会被认为是“找借口”,或者是进一步引发“舆情”,于是选择对外沉默。可是,作为管理部门,恐怕还是需要站出来、面对这种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