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两次换人的背后 等不及的波帅 中超争议判罚  不能选择回避 认知的盐碱地 “啥也不说了”
第A02版:专栏 2023-07-05

认知的盐碱地

沈雷

沈雷

从业二十多年,有一处体会越来越深刻——中国大多数普通民众对职业体育缺乏基本的认识。

这不是指民众不看比赛(事实上国内的职业赛事收视率也确实不高),而是说,即使是观众,即使偶尔也会参与这项运动,其中的大部分人也无法理解职业选手与业余选手之间存在的级差。

想来几乎所有人都曾在观看比赛时喷出这样的抱怨:“臭是臭,这个球换我踢也进了!”这当然只是一种吐槽,无关理解与否。但确实真有人会相信业余选手的水平足以匹敌职业选手,并且为数相当之多。

这也是为什么知乎上会有那么多关于“职业选手与普通人差距究竟有多大”的问答,还经久不衰——因为总有人不信那些被退役多年的原职业运动员吊打的当事人的回答。毕竟职业vs业余的较量结果,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但这只是因为二者根本没有交锋的机会,即使有,作为绝对强者的职业方也不会动用几分力气真干,那样只会大大增加自己受伤的可能性,有百弊而无一利。老虎不用奋力去击杀一只猫,同样,人类也不会使出吃奶的劲去碾死一只蟑螂。

不信邪之人大多又集中针对中国男足这个领域。男足扮演社会的痰盂罐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演着演着,就让外界认为连自己也可以碾压国足一下。若干年前,就曾有某大学校队向中国国家队发出过挑战。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些大学生确实聪明过人,他们应该明白,国足根本没法回应这份挑战书,自己便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名义躺赢。

近来红极一时的“村超”,在一众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又一次将中国职业足球变成了参照系。既然中国职业足球早就是“低水平”的代表,那么压踩之,就能树立一个“高水平”的对立面。但“村超”与中国职业足球之间唯一的相似处就是——都是在国际认可的规则下进行的足球比赛。小区活动室里大叔们也用国际乒联的规则打乒乓比赛,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但在关于“村超”的那些自媒体文章下或主播直播室里的留言,依然是多数人坚信,“村超”足以在竞技性和欣赏性上媲美中超。

仅仅是这个现象,大概就足以解释为什么中国职业体育,特别是职业足球,目前会处于如此尴尬的一个发展状态中。毕竟,大多数人对职业体育的基本认知,才是发展运动项目的土壤。盐碱地里等不到丰收,至少目前依然如此。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