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哥
中国女足0比1首战输给丹麦后,就料定本届世界杯铿锵玫瑰止步小组赛已成定局。至于什么“创奇迹?爆冷门?置之死地而后生……”想都不要想。后两场比赛,只是对中国女足感情依旧,鼓励、鞭策、暖心的话语还是要说。
当今世界足坛,在实力悬殊的对局之中,靠“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力量去战胜强敌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了。
从中国女足征战世界杯的三场比赛结果来看,一切也都正常。首战丹麦,双方实力本就半斤八两,且中国女足略处下风,没能把握住机会0比1告负也在情理之中。第二战遇海地,尽管开局便遭不利10打11,好在自信心优势不丢,总算是1比0拿下。问题就出在最后与英格兰的比赛,太期盼运气眷顾能侥幸拿分了。
但面对现实,中国女足与英格兰女足已经不在同一个对抗平台。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足上来就与德国女足拼刺刀,结果被德国一气打了个8比0,在雅典的时任中国足协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都说“这简直就是大人打小孩”。
时光流转,日月穿梭,这一晃快过去20年了。
中国女足与欧洲冠军英格兰的这场比赛,与当年打德国的场面很像。心态急躁,技术变形,前后脱节,几乎是被对手狂虐。根据多年经验,每次中国女足遭遇大比分失利,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低潮期。但是今年不行,下个月还有杭州亚运会,此后还要进行巴黎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中国女足必须尽快走出惨败失利的阴影。
我看网上的评论还是老一套,总结经验依旧是“战术失误”“注册人口少”,拿郭德纲相声来表达:“这跟‘套儿’真没什么关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女足主教练、中国女足原国脚王健发我一条微信:“当欧美女足职业化开始后,中国女足的结果就被注定了。练得再苦,再有天分,也难有好的结果。”
咋说呢?以中国足球当今的发展环境,让国内女足尽快走上职业化道路?这根本不现实。但中国女足有一点是要坚持的,就是要继续鼓励像张琳艳、王霜、沈梦雨这样的优秀队员去欧美职业俱乐部踢球,借鸡生蛋,或许这还是远水解近渴的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