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研讨环节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朱为模的主题报告《谁有资格开运动处方:医生、运动生理博士、健身教练、还是ChatGPT?》,聚焦运动处方话题。同时,在采访中,朱为模教授也向如今的都市人提出了运动建议。
“现在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有氧运动对保持健康有比较好的效果。建议每天至少有30到6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朱为模教授特别强调了何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就是要锻炼到有点喘喘的,才是有效果的锻炼。”针对想要减脂的市民朋友,朱为模教授建议则是把每天的有氧运动时间提高到120分钟左右,坚持进行就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
事实上,在朱为模教授看来,如今对于市民,特别是女性市民来说,最为缺乏的是力量训练。例如大部分市民喜欢的漫步、太极拳操、球类运动等这些体育活动都不包含力量的抗阻训练。
“我们每周建议进行三次左右的力量抗阻训练,因为到了三十岁之后,人体的肌肉其实是处于逐渐萎缩的阶段。“保持肌肉量同时也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有效地防止骨质疏松,所以进行肌肉训练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提到力量训练,不少市民的第一反应都是在健身房“撸铁”,但事实上简单的力量训练并无需如此复杂。“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器材、甚至采取自重训练法,也能得到很好的力量训练效果。”在前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市民就发明了水桶杠铃这些自制器材,效果也非常不错。此外,徒手的俯卧撑、深蹲同样也是力量训练的一种。重视力量训练,一方面是促进市民全方面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则是能大大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如今上海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在朱为模教授看来,一个有着长时间力量训练基础的老年人,能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科学健身,一定强度的有氧训练以及定期的力量训练,就是朱为模教授为都市人开出的最广泛适用的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