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宇
捷克还是沙特?最终,WTA选择了墨西哥坎昆作为年终总决赛的举办地。在官宣首批入围总决赛的名单后,WTA选址坎昆的决定变得更为不合理。在不合理的背后,是WTA作为女子网球管理机构,未能做到“以球员为本”的不足。
参加年终总决赛的球员,需要在今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在坎昆参赛。如果随后还需参加团体赛比利·简·金杯决赛,那么这些球员需要从11月7日起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参赛。更令人头大的是,参加比利·简·金杯等团体赛与明年的奥运会资格挂钩。目前,莱巴金娜、斯瓦泰克和高芙已经入围总决赛,她们分别所代表的哈萨克斯坦、波兰、美国等国已入围比利·简·金杯决赛圈。就算三位球员选择不打团体赛,这样的赛程设置也是不合理的。更何况,WTA不可能不清楚,上述三位球员今年的表现,足以确保一个总决赛席位。
从最初的沙特资本进军网坛,到捷克想要插一脚,再到最终出人意料地定在墨西哥,WTA选址的标准模糊不清,仅表明“对一系列竞标做了全面衡量”。如果不衡量,又如何确定坎昆承办总决赛?况且,坎昆并无举办大型网球赛事的经验,目前仅承办过低级别赛事。相较之下,同样位于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曾于2021年举办过总决赛,且在去年和今年承办了一站WTA1000赛事。如果总决赛最终重返瓜城,或许还有一些说服力。
坎昆给出的各方面条件或许符合WTA对于年终总决赛的经济、经营需求,但没有球员,就不会有WTA。接下去,是否会有更多球员面临在个人的年终总决赛和团体赛赛事作出抉择的困境?在目前的形势下,球员们不得不同时拿下鱼与熊掌,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时差、状态等都是需要她们自己去解决的问题。
从限制世界前10球员参加250级别赛事的数量,再到不合理的赛程设置,WTA似乎走上了以利益为本的道路。如果前一条规则限制是为了确保更多中游球员能够在250级别赛事争冠,那么赛程设置完全是人为的、可以调整的规定。虽然WTA只与瓜城签了一年举办总决赛权的临时合约,明年比利·简·金杯的举办地尚未确定,但目前的种种决定,不利于今年参加两项赛事的球员。如果今年的问题拖到明年再解决,或许解决得太晚了一些。
WTA不仅要确保自身作为网坛一大管理机构的利益,同时还要确保球员的利益。但在自身利益和球员利益冲突时,WTA又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