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宇
“这是非常重要、非常悲伤、非常美好的消息,2024赛季将是我最后一个赛季。这有一些背后的原因:首先,我的手腕,不该是现在这样的。其次,是我内心的感受,我考虑这个决定已经很久了。”男子网坛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离开网坛。作为“90后”男子球员中第一个拿到大满贯单打冠军的球员,奥地利人蒂姆日前做出了上述决定。
无独有偶,另一位“90后”、有着“地表最强170”之称的阿根廷球员施瓦泽曼,宣布将在明年的家乡赛事,即布宜诺斯艾利斯站后退役。和蒂姆相比,施瓦泽曼虽然并不是大满贯冠军,1米7的身高也不能与身高近2米的梅德韦杰夫、小兹维列夫等“95后”抗衡,但身高不够,排名来凑。职业生涯单打排名最高第八,足以说明一切。
和纳达尔、费德勒等一批老将离去时的伤感相比,“90后”早早“退休”,总有一种不真实感。但竞技体育不完全以年龄说事,蒂姆、施瓦泽曼还没到35岁已经退役,德约科维奇近40岁还在与“00后”的辛纳、阿尔卡拉斯争夺男单世界第一。这些“90后”“打卡下班”,更是一种对于这一代球员没有取得应有成绩的惋惜。
夹在四巨头与“95后”之间的“90后”,往往被认为是“迷茫的一代”。费德勒的草地、纳达尔的红土、德约科维奇的全面战绩、穆雷的奥运会,都是目前在战绩上难以被超越的。正因为有这样的四位前辈,“90后”虽然很难出头,但还是被赋予了四巨头接班人的期待。
雪上加霜的,是以梅德韦杰夫、小兹维列夫为首的一批“95后”的出现。从小兹维列夫与蒂姆在第一个“90后”大满贯男单决赛中相遇,再到梅德韦杰夫为“95后”拿到第一个大满贯男单冠军、2022年成为第一个打破四巨头对世界第一宝座18年统治的球员,直接盖过了“90后”的所有风头。而更扎心的是,“95后”球员的部分成就,是“90后”们追寻了整个职业生涯,都求而不得的。
客观上的生不逢时,只能归咎于这一代球员的运气。但主观问题,是这些球员自身的伤病。这是每个球员都无法避免的,也是网球打法不断更新变革、对球员在预防伤病的问题上抛出的一个问题。只不过,对蒂姆、施瓦泽曼来说,伤病问题不仅让他们走下大满贯冠军、世界前十的神坛,也让他们在挑战赛等低级别赛事中,变得毫无竞争力。
夹在新生潮流和巨头阴影下,“90后”的存在感或许只存在于做这两代人的背景板。网坛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