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鼓舞人心的美好 跳高金牌的背后 大洋洲的金牌 奥运热潮过后需要一些冷思考 打包回家
第A02版:专栏 2024-08-12

跳高金牌的背后

姬宇阳

姬宇阳

先说上届东京奥运会,当时的两名跳高选手为什么愿意分享金牌?

首先,上届奥运跳高金牌分享者卡塔尔的巴尔希姆和意大利的坦贝里虽然是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对手,但私下里是一对好哥们。

此前的跳高和撑竿跳高项目,不允许并列金牌(其他名次可以并列),选手必须加跳直到分出胜负(jump-off)为止。不过在东京奥运前国际田径规则已经做了修改,只要选手们决定不再加跳的话,裁判是可以让选手并列金牌。裁判已经提醒两位准备开始Jump-off,巴尔希姆主动问了裁判,他们俩是不是能拿到两块金牌?裁判的回答是可以。然后一对好友就愉快地拥抱,并决定各拿一块金牌回家。

回到这届巴黎奥运会田径男子跳高决赛,新西兰选手哈米什·科尔和美国选手麦克尤恩决赛都跳出了2米36的高度,其中,麦克尤恩的2米36已经是他个人的最好成绩。在2米38的高度时,两人三次尝试都没有跳过去。

根据规则,两人都可以像上届一样各拿一金。这时候他们就要做决定了,从比赛的视频中可以看到,这个决定应该是两人迅速共同做出的,不是麦克尤恩单方面决定的。裁判在这个时候不可能去劝说两个人共享金牌,这就变味了,只能两个运动员主动提出,并且共同做决定。

感觉双方的教练其实对于各拿一块金牌是没有意见的,但是两位运动员,可能骨子里面还是有点儿争强好胜要比一个高下,并不是所有运动员都愿意跟其他人一起共享世界第一。而且在视频里,麦克尤恩也对着自己教练的方向,指着对手说,他要跳,他要跳。最终的加赛,麦克尤恩失败。哈米什·科尔胜出。

无论是上届两名跳高选手的选择,还是这届选手最后时刻的选择,都完全符合规则,也都符合奥林匹克精神,无可厚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