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如今的舆论环境确实不同以往,苛刻了许多。比如,关于马莱莱的争论。
从上赛季加盟球队伊始,马莱莱就展现了自己算不上优秀的射术,多次挥霍得分良机。本赛季,尽管这位瑞士人的进球数明显上升,但批评他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舆论的“政治正确”。
武磊也曾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不会进单刀”是嘲讽他的笑柄。即便武磊是中超得分王,也是国足历史上的最佳射手之一,对他的嘲笑从来没有停止过。任何球员都能剪出一部失误集锦,让他看起来就像不会踢球的业余选手。武磊、马莱莱均不例外。
马莱莱的核心作用在于他的冲击力和比赛态度。去年被戏谑为“飞盘战术”的申花体系中,马莱莱逐渐证明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今年同样如此,他可以依靠自己的身体和不顾受伤的劲头去强行创造出机会,但转化率确实不高。批评者爱拿浪费28次绝佳机会作为批评马莱莱的论据,但这其中部分机会或许换了别人根本就不是机会。某一项数据从来无法完整地描述出比赛的原貌。
更重要的是马莱莱是一位“低薪”外援,他不是“特思乡”那样拿着顶薪的明星。能以这样的投入,换来两年36球的数据,换来跻身队史射手榜前五的球员,可以说是一笔性价比极高的转会。换一种思路,如果马莱莱既有身体和冲击力,又有出色的临门一脚,他绝不会以这样的价格来到中超效力。
申花在联赛尾声反超海港,陡然拔高外界的期待,而在对深圳的最后时刻错失机会,令球迷们突然从高峰跌落。一球之差,落差巨大,这锅似乎就该由马莱莱来背。足球世界里彩票不常有,绝大部分情况下“一分价钱一分货”才是真理。选择这个价位的外援,毕竟是俱乐部做出的决定。马莱莱对得起自己得到的每一分钱,也付出了自己的全部能力,没有功劳总有苦劳。离别之际,对马莱莱说一声“谢谢”还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