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4日 星期六
盛衰有周期 一家J1俱乐部的样本 与奥斯卡告别不仅是海港 离谱规定,打击兴奋剂? 厥过去、厥过来
第A02版:专栏 2024-12-30

离谱规定,打击兴奋剂?

朱润宇

朱润宇

“我认为网球的兴奋剂检测是最严格和烦人的。我们每年的每天,都需要确保检测机构能联系上我们。无论何时,他们能在任何时刻出现。”

或许是在役期间难以开诚布公,或许是在网坛讨论兴奋剂的热度越来越高,三位美国男网退役球员约翰逊、伊斯内尔和奎雷伊,对国际网球诚信机构的反兴奋剂计划开炮。

这条用于男子网球的规定,要求球员在赛季期间的任何时刻和地点,都要准备接受药物检测。12个月内三次没能提供检测样本,将被禁赛。因为这条规定而被“定罪”的两位年轻球员伊梅尔和布鲁克斯比,前者直接选择退役,后者仍在禁赛期。

根据三位美国球员的说法,检测员想要检测,会进行“贴身服务”:就算球员上洗手间,也要跟着。

最离谱的,莫过于今年12月在参加新生力量总决赛期间,在赛中申请洗手间暂停的门希克。暂停结束后,他告诉主裁,自己被要求做兴奋剂检测。虽然最后证实,比赛期间无法尿检,可能存在沟通问题,但这一例子再度说明了,随时随地检测的离谱性和严苛性。

这种严苛到过头的标准,是否真的让男子网坛变干净了?从震惊网坛的辛纳药检阳性,再到刚刚主动认罚的澳大利亚男双大满贯冠军珀塞尔,都违规使用药物。反过来说,只抓检测数量和频次,等于事倍功半。毕竟这些离谱规定的目的和做法,是打击兴奋剂,而不是近乎骚扰式地找上球员。

问题是,想要解决兴奋剂问题,不能只管开头不管结尾。或许一大批球员遇上过各类严格而奇葩的检测要求,但谁对检测结果负责?如果大家都按规定做了检测,但都没能通过,该怎么办?

检测机构觉得,个案有各自特点,无法一同并论,但无法避重就轻的是,这是药检阳性案,而不是球员拒绝检测,前者的危害大得多。重要的不是检测多少次、球员在不在,而是球员是否会不通过药检,这才是真正影响体育公平性的问题。

辛纳和珀塞尔,也许都是无辜的,但检测机构并非没有在调查外的责任。怎么出台、优化案例,是一门技术活。不能因为种种矛盾的案例,让机构本身失去了公信力。球员喊冤,只要证据链充足,还能说得过去,但每次都是这样,也不是检测和调查的目的所在。

在今年接二连三的兴奋剂事件暴雷后,或许大家都会想想该怎么对付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