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星期日
利用好宝贵的间歇期 上届冠军的喜与忧 国足西征多坎坷 “自荐系统”自找麻烦 历史难料
第A02版:专栏 2025-03-05

“自荐系统”自找麻烦

沈雷

沈雷

总体而言,新一届足协班子到任后所做的大多数决策是尊重足球规律的,不过偶尔也有迷惑行为——比如3月1日正式上线的“球员自荐系统”。

足协的初衷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畅通人才选拔通道,拓宽人才选拔渠道。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但现实比理想骨感得多。

关于不少中国足球好苗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黑幕”而无路可走的传闻,数十年来始终没有断绝过。但这更像是一个永远无法查证的“都市传说”。因为此类传闻符合了外界对中国足球“又黑又菜”的固有标签,所以任何反驳就成了“洗白”中国足球,再被反问一句“既然中国足球这么干净,为什么踢得那么烂”便会哑口无言。

在我持续了约莫25年的记者生涯中,也曾亲眼见过多位被家长认为天赋极高的小球员,自称只差一个展示的平台,但在苦苦求来与俱乐部同年龄段梯队合练的机会后,其表现肉眼可见的“不合格”。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自认有天赋但因为没有机会不得不错过职业体育的人,往往没有看到自己所谓的天赋其实远不达标的残酷现实。

相比多年前,如今中国足球青训机构的覆盖面积要大得多,对于人才的争夺也更为激烈,这意味着“天才少年”被遗忘的概率越来越小。以中国现有的情况,一位十三四岁的孩子如果还没有得到专业精英训练,或者中断数年相关训练,是几乎不可能再次回到职业轨道上的。更不屑说年龄大的球员。换言之,“球员自荐系统”完全可以设置一个年龄限制,十五六岁甚至十八岁以下均可,比这再年长的年龄段已不可能存在落网之鱼的可能性。

足球训练早已发展为一门科学,即使中国足球的水平不高,但专业训练与踢野球的差距之大,是不了解足球之人难以想象的。不设年龄界限的“自荐系统”恐怕只会带来更多的“抖音球王”“村超球王”之类的草根网红。网红篮球选手杨政过不了CBA体测,“努尔飞腿”通不过中甲保级队的试训,这就是业余与职业的差距。

中国足协设立“个人评定、测试信息、技能展示”这样的防火墙,根本挡不住争议人物的到来。谁都明白,靠自己剪辑的视频展示技能,梅西C罗就不再稀罕了。从某种意义而言,“自荐系统”会带来不小的麻烦——越来越多的争议者进入系统,会让中国足协所谓的“定期集中初筛评估”变为成本极高的行为。争议人物们自然不会成功过关,但可以因为失败而再次指责“黑幕”,进而吸引更多流量。对于他们,这是完美的逻辑闭环。而中国足球从中一无所获,除了麻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