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马拉松赛事,各式各样,各具特色,而就申城的赛事版图来说,只要提到“最有烟火气”这个词条,那说的便是苏河半马了。而就在昨天,这项赛事迎来了第三届办赛的纪念。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有人在自家阳台上用中英混合的“hello”和“加油”来给参赛者们鼓劲;在途经绿地赛段时,跑在赛事路线上的选手,以及在隔离线外不远处打太极晨练的人,他们共同构成了动静相宜的一幕;还有些赛段,周日也有事早起出门的人,他们也许刚在街边便利店里买好一份早餐,转头看到有参赛者们经过便也稍缓了脚步,鼓掌加油……对来自德国的苏河半马参赛者艾尔玛来说,这是该项赛事给她留下的最深记忆点。
“感觉这座城市里的人和参赛选手的距离很近,我们可能就在他们家的楼底下、社区门口经过。怎么说呢?这是一项比较有亲切感的比赛,明年这时候我应该还在上海,希望能再来参赛。”艾尔玛来到上海生活还未满一年,此前她对上海城市马拉松赛的印象几乎都来自于场面宏大的上海马拉松,而在这回体验过苏河半马后,艾尔玛多了一重“B面”体验。
根据官方资讯,今年赛事的预报名人数创三年来的新高,达29251人,最终走入赛道的是其中的7000人。再细看数据,此次非沪籍跑者占比21%,同时还有出现了285位外籍参赛者,他们来自于德国、美国、日本等39个国家和地区。
与艾尔玛的初来乍到相比,更多的国内参赛者则是早就被赛事“圈粉”并深谙门道了。家住同普路上的苏志阳是一位“老普陀”,赛前几天,他就收到了不少邻居的祝福。“因为赛道就在家附近,赛事标志一挂出来,不跑马的邻居也知道这件事了,他们就祝我快乐完赛。结果比赛时我还真在家附近赛段碰到熟人了。”
城市里的马拉松赛事,各式各样,各具特色,而就申城的赛事版图来说,只要提到“最有烟火气”这个词条,那说的便是苏河半马了。如果说黄浦江是上海款待世界的会客厅,那么蜿蜒流淌的苏州河便是浸润市井烟火的百姓乐园。当3月的晨光轻抚河面,这场触手可及的春日邂逅如期而至。2023年,首届苏河半马以普陀区地标性建筑天安千树为起点,途经上海“母亲河”苏州河沿岸的工业文明遗址遗迹和现代化创意建筑群,最终跑向半马苏河公园。而就在昨天,这项赛事迎来了第三届办赛的纪念。
与往届相比,今年的苏河半马还增强了文旅商体展的联动。普陀区体育局、区商务委、区文旅局携手区内多家地标商圈和精选酒店,特别为参赛者们打造了“赛事商圈”和“赛事酒店”的专属优惠。环宇城MAX、环球港、大洋晶典天安千树、长风大悦城和百联中环普陀区五大地标商场联袂出击,合计为跑者们奉上了超100项专属优惠活动。
完赛率99.55%的背后是倾情护航
作为上马系列赛里的重要一站,苏河半马自诞生之初便将“跑者至上”的理念镌刻进赛事基因。昨天上午10点30分左右,本届苏河半马的完赛率统计完毕,达到99.55%。考虑到比赛当日气温较高,这项数据已值得被大大点赞,而在众多参赛者完赛的背后,当然少不了幕后英雄们的保驾护航。
在赛道沿途,那些青春洋溢、活力满满的“小马达”(赛事志愿者)向来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此次,多达876名的“小马达”又精神抖擞地披挂上阵,他们分布在检录、起点管理、终点取衣服务以及完赛包发放等各个不同的岗位之上。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以自己热忱且贴心的服务,竭尽全力为每一位跑者提供帮助,让跑者们能够安心奔跑,顺利完成一场既安全又让人放心的马拉松赛事。
赛事当天,医疗保障方面也做了全方位且细致的安排。赛道全程一共设置了22个医疗站点,同时,有15辆救护车随时待命,100余位专业的医护人员严阵以待,更设立了三家比赛定点医院,以确保应对各种突发医疗状况。不仅如此,还有200余名急救志愿者分布在各个医疗站点以及赛道沿途,时刻守护着参赛者的健康安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有24组骑行急救队如同赛道上的“守护天使”,时刻为参赛者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