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在连续不敌沙特阿拉伯和澳大利亚后,“伊万科维奇下课”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这并不意外,正如上一期专栏里所写,如今的足球舆论太容易走极端,没有理性可言。
现阶段,解雇伊万科维奇是一个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提议。
国足要想进入附加赛,只剩最后两轮18强赛全胜这华山一条路。距离6月份的决战只剩两个多月的时间,此时聘请新帅从零开始,让教练和队员们通过赛前一周时间彼此熟悉,还必须在同级别的对手身上全取6分,可能性趋近于零,换了谁来恐怕都做不到。开局就是地狱难度,如果一旦两场比赛结果不理想,这位新帅将迅速被质疑所包围,这无疑给他及其雇主中国足协挖了一个巨大的坑。
事已至此,足协可以做的只有坚定地相信伊万科维奇。来自内部的犹豫和怀疑,会摧毁彼此的信任,这从来都是失败的先兆。伊万科维奇当然不是顶级的国足教练人选,但回到一年前的时间节点上,他是唯一的合适人选。中国足球别无选择。
伊万科维奇在这一年的执教中犯过不少错,但也有苦劳,至少克罗地亚人正在逐步实现自己当年许诺的年轻化改造,这比带队击败印尼和巴林更难——在没有任何热身赛的情况下,在目前国内年轻球员储备并不充裕的背景下,能在场场次如生死战的世预赛里直接起用谢文能、胡荷韬、拜合拉木、王钰栋等新人,需要胆略和魄力。
但足协确实应该思考伊万科维奇离开后的布局问题。除非国足真的从18强赛和附加赛杀出一条血路,进而晋级世界杯——这样的可能性非常低——不然伊万科维奇肯定会在2025年离职,区别只是6月份还是10月份的赛后。不谈带队成绩,年龄已经决定了71岁的克罗地亚人不可能是一个属于未来的选择。
一旦确认无缘世界杯,国足将在2027年1月举行的亚洲杯前拥有一段至少长达一年的空窗期。一年就是五个国际比赛日窗口、十场比赛,越早出局,错失的国际比赛场次将越多。十余场高水平高强度的国际比赛是球员们快速成长的最佳机会,在U21乃至更年轻球员的整体质量远好于前辈们的背景中,这一年时间将弥足珍贵,而届时由谁来带队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在伊万科维奇在任的情况下,就寻找下一任主帅是非常不合适的。但这不代表应该毫无作为。中国足协完全可以在这个时间窗口仔细思考国足应该走哪条技术道路,未来的主帅需要符合哪些条件(而不是用类似“熟悉中国和亚洲足球现状”这样含糊的条件来搪塞),毕竟选帅不是相亲,不存在一见钟情,中国足球也没有什么时间可以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