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看过大世界,发现乒乓球变小了 金句背后,她们正在重塑体育叙事 贾一凡在线辟谣恋情
第A09版:乒羽 2025-04-14

金句背后,她们正在重塑体育叙事

在竞技体育的聚光灯下,胜负常被视作唯一标尺。然而,总有一些运动员以独特的性格魅力和语言魅力,为紧张刺激的赛场注入超越输赢的人文温度。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与运动员的胜负焦虑,常使得采访区变成压抑的“检讨场”。朱雨玲与贾一凡的采访,看似风格迥异,却共同指向一种新型运动员形象:她们不再是被成绩束缚的“竞赛机器”,而是有血有肉、勇于表达自我的真实个体。

传统体育叙事偏爱于“伤痕文学”:那些带伤坚持比赛、忍痛刻苦训练的故事更容易被视为经典。但新一代运动员正在改写这样的叙事基本。朱雨玲的复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仍是“世界第一”,而是为了“享受热爱”;贾一凡在输球后强调“发现问题比胜利更重要”,将挫折转化为进步的契机。这种态度,让观众看到竞技体育的多元价值,当下的竞技体育除了是国家荣誉的角逐场,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熔炉。

贾一凡和朱雨玲用个性化的表达,成功拉近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贾一凡的“姥爷梗”、朱雨玲的“励志说”,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有效地消除了运动员与大众的隔阂。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打破了大众以往对运动员严肃、刻板的传统印象。它们以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将运动员的鲜活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通过这些接地气的语言表达,运动员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体育明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的普通人。

从更深层次来看,她们所展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恰恰是当代社会的一剂良药。当“内卷”“焦虑”成为流行语时,朱雨玲的“感恩重生”与贾一凡的“幽默破局”,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对抗生活异化的可能途径:竞技可以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朱雨玲与贾一凡的乐观,虽然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她们共同传达出一种价值观念:人生的低谷绝非终点,而是重新出发的全新起点。

在社交媒体全面渗透、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当下,运动员的一言一行都被置于放大镜之下,容易被断章取义,甚至遭到恶意曲解。在流量至上的媒体环境里,一些为了吸引眼球、赚取热度而不惜歪曲事实、制造噱头的信息,常常让运动员陷入舆论的困境。然而,朱雨玲与贾一凡如同一股清流,她们的故事提醒着我们: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巅峰对决的瞬间,更在于运动员如何以智慧与幽默应对人生的起伏。当朱雨玲在混采区笑着说出“珍惜每一秒”,当贾一凡用一句玩笑化解绯闻,她们已然将赛场变成了传递勇气与希望的讲台。

混采区的金句,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表达。朱雨玲与贾一凡的言行,揭示了当下运动员在职业化与人性化之间的平衡探索。当朱雨玲说“珍惜健康站上赛场的每一秒”、当贾一凡笑谈“多打一场就爽一场”,她们实际上正在重构体育的价值维度:胜利之外,还有生命的韧性、团队的温情,以及对纯粹热爱的坚守。这种转变,或许正是体育从“金牌制造机器”向“人文体育”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个微小却重要的注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